第三百三十二章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第2/2页)
> 所以他们由内而外的尊敬陈堪崇拜陈堪。 这种崇拜,在他们照着陈堪给出的图纸成功制作出短火铳时达到了巅峰。 一个绿袍官员迎了上来,拱手道:“见过侯爷!” “不必多礼。” 绿袍官员是兵部派来军器监的负责人,陈堪只知道他姓王,别的一概不知。 陈堪的语气恰到好处的带着一点疏离。 而绿袍官员在听出陈堪的语气时,便知道陈堪不想与他产生过多的交集。 所以他很识趣的见完礼后便恭敬的退下,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个工匠迎上来,陈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老吴,许久不见。” 那吴姓工匠上前一步,脸上露出一个幽怨的表情:“是啊,老朽还以为侯爷不管军器监这档子事情了呢。” 吴姓匠人正是陈堪后来从朱棣那要来研究火铳的匠人首领。 家中祖上八代都是和火药打交道的,若非是他造出了短火铳,陈堪也不可能有勇气去刘福通那个老怪物面前浪。 二人早已熟识,话间便少了些距离福 陈堪直言道:“老吴,本侯也不瞒你,本侯过几日便要启程去北京,京师这滩子水太混,本侯暂时先去北京躲躲风头,这一次来军器监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 老吴顿时惊呼出声:“发生了什么,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呀?” 陈堪苦笑了一下:“朝堂的事情和你也不明白,总之本侯这次来,就是来以权谋私的,这是陛下的手书,你检查一下,若是没什么问题,你这里的存货我就带去北京了。”
老吴皱眉道:“侯爷,朝堂的事情老朽不懂,但您这话就见外了,军器监火器局都是您一手创立的,老朽相信您,这些东西您尽可带走。” 陈堪摇摇头:“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 完,不由分的将朱棣的手书塞到老吴手里。 别看兵部派出了官员负责这里,但这里真正做主的还是这位老吴,他不点头,陈堪带不走这里的任何一支火铳。 手书已经在手里,老吴只好无奈的摇摇头,随后逐字逐句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老吴将手书还给陈堪,拱手道:“恭喜侯爷高升,年纪轻轻便能独领一军,裂土封王指日可待啊。” 漂亮话谁都爱听,陈堪也不例外。 但听听也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陈堪不再废话,朝老吴笑道:“借你吉言,现在这里的短铳和遂发火铳有多少存货?” 老吴道:“短铳两百一十四支,火铳六千七百三十二支,子弹五万发,侯爷要全部带走吗?” “全部。” 陈堪肯定道,但凡犹豫一刻钟都是对这些火铳的不尊重。 老吴也没有多问,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便拱手道:“行,老朽这就叫人装起来。” “晚一点会有人来取。” 事情办完,陈堪也没有在无名山谷多停留。 他还得去找郑和取宝船。 回到城里,陈堪便将马车换成了战马。 郑和造船的地方在刘家港,距离京师不远,但距离出海口更近,陈堪想要尽快搬家,就只能自己去把船开回京师。 让郑和派人送来肯定是不现实的。 好在陈堪的亲卫都是江南人,让他们骑马打仗他们不一定行,但让他们cao弄船只却很简单。 不管多难的船,只要见过别人cao弄一遍,他们就能迅速上手。 “驾~” 马鞭的破空声和陈堪催动战马的声音同时响起。 就算陈堪已经将麾下的大青马催到极限,待陈堪一行冉达刘家港时,色还是暗了下来。 “吁~” 远远地看见一片灯火通明堆满了各种粗壮木材的空地,陈堪放缓了马速。 但战马狂奔弄出来的动静瞒得过造船的工匠,又岂能瞒得过多年来一直跟随朱棣征战沙场的郑和。 很快,船坞里便驶出一队铁骑,直奔陈堪所在而来。 “来人止步,前方乃是郑和将军船坞所在,本将不管你们是哪位将军麾下,还请速速离去。” 来将cao着一口浓厚的关中腔,身材不算高大,却异常魁梧,全不似江南人该有的身材。 “好一员骁将。” 陈堪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 眼前之人,一看便是那种戏文里常的万刃猛将,豹头环眼,虎背熊腰。 手上一杆在大明军中近乎绝迹的马槊在他手上宛如一根木棍,赌是威猛无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