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士_第三百三十九章 世界的参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世界的参差 (第1/2页)

    “啊...这......”

    方胥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随后脸色忽然变得难看起来:“侯爷,侯府是有一点家底。可金水河上游的宅子没有一千座也有八百座,卑职买了其中一座规模比较大的,花了白银二十万两......”

    一套宅子二十万两白银,一千套那得多少钱啊?

    “嘶~”

    掰着手指算了半,陈堪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结果,很多。

    反正以侯府的家底,肯定是买不起的。

    片刻后,陈堪风轻云淡的拍了拍方胥的肩膀:“哦,那没事儿了!”

    随后又露出一个鼓励的表情:“买宅子的事情,你干得不错。”

    “多谢侯爷夸奖。”

    道了声谢,方胥总感觉哪里不对,但陈堪已经大步流星的朝着已经搬家完毕的车队走了过去。

    长长的车队绵延了数里,侯府的下人那真是将能搬来北京的东西都搬过来了。

    毕竟下人们可是听了,自家侯爷很可能要在北京住上三年以上,甚至是常驻北京不回去了。

    陈堪没有和女眷们坐马车,而是找了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坐上了车辕。

    北京陈堪不是第一次到了,但大明的北京陈堪还是第一次来。

    上一次陈堪来北京的时候,涿州城所在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房山区,而涿州城外的大片良田,业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占据。

    大明的北京,风貌还是很原始的。

    城外虽然也有不少村落,但是比起下首善之地的京师还是要差了不止一筹。

    入目所及,陈堪很少能看见散落在华北平原上的屋子有青砖白瓦的。

    大多数村落都是土坯加茅草组成。

    北京城郊外,给陈堪的第一感受是穷,且不是一般的穷,是极度的贫穷。

    北方不像南方,得益于前宋自东南亚半岛引进的占城稻被普及,江南的稻米每年都能做到至少两熟,所以在粮食上总是不缺的。

    而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幽燕之地,自古以来便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

    哪怕前元曾定都于此,也是搜刮百姓多于发展。

    走了一路,陈堪并未看见想象中的秋收万颗子的丰收景象。

    更多的是一群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百姓在田中补种北方传统的农作物,糜子。

    很难想象,朱棣就是在这样一群,贫穷到连一件完整的衣衫都没有的百姓的支持下,一路从北平边疆之地打到了南京。

    可惜陈堪来晚了,不然他真的很想去问问建文帝,他是怎么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完美的绕开所有正确选项的?

    车队出发的时间不久,一条波光粼粼的河便映入众饶眼帘。

    河的风光秀丽,河边还能看见不少富贵人家的家眷在河边纳凉,与涿州附近田野上的贫穷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条金水河,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世界的参差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河道的尽头处,一座巍峨的城池映入众饶眼帘。

    那便是正在营造之中的北京城了。

    哪怕隔着老远远的距离,陈堪一行人也能看见北京城上空笼罩的飞灰和尘土。

    显然,如今的北京正在大规模的改造。

    北京是一座坐北朝南,方方正正的城池金水河自城北流进城里,又从南南流出。

    理论上来,众人想要到达新家,从城中间穿过去是最快的。

    但看着城池上方的泥灰,陈堪决定绕路。

    在方胥的带领下,众人从城池东边的路绕开,北京城的规模真的很大,顺着城墙绕路,足足比众人预料之中的时间晚了半。

    终于,波光粼粼的金水河又出现在众饶眼前。

    与此同时,一座座顺着河道两边修建的精美宅院也出现在了众饶眼郑

    显然,北京是有富饶,只是他们全都聚集在了金水河上游。

    这也不奇怪,没有哪个有钱人会去下游与那些苦哈哈一起使用上游富人用过的河水。

    而靠近了这片住宅区,河岸的风景也是陡然一变。

    先是河道两旁的湿地里出现了连绵不绝的荷花丛,宅子与宅子之间也被一簇簇的木芙蓉间隔开来。

    公共区域上种满了娇贵洛阳牡丹,亭台楼阁显得古朴淡雅,以太湖石垒成的假山......

    变化最大的就是众人脚下的泥土路变成了整齐光滑的大理石铺成的道,大理石铺成的道路四通八达,远的甚至延伸到了住宅区外面的田野里。

    来到这里,陈堪便跳下车辕开始步行,对于这里的环境,陈堪是满意的,虽然是在北方,却也让人有一种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感觉。

    唯一不美的就是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遮荫,夏肯定很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