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元正之夜 (第2/2页)
钱财进行消费。 感受到百姓们的热情,摊贩们的吆喝声便越加卖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陈堪自语一句,实话,他已经能在百姓们的脸上看到一丝盛世将至的影子。 经过了洪武朝三十多年的修生养息,大明这片土地上一扫前朝的颓靡。 虽建文朝打了好几年的仗,但实际上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被影响多少。 朱棣登基这三年,又采用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民间的财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只要朱棣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状态,后期也别太昏庸,那么这个永乐盛世,一定会比原来历史时空里的永乐盛世更加光彩夺目。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对此,陈堪很满意。 不知不觉,陈堪便已经走到了夜市的尽头。 手中也多了许多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吃食。 一个护院打扮的汉子走到陈堪面前躬身道:“侯爷,我家大人在承宣楼备好了酒菜,诚邀大人共赏盛世盛景。” 陈堪笑着点点头:“如此,有劳哥带路。” 来人是顺府府台府上的厮,别问陈堪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顺府衙的马车就在不远处。 陈堪施施然走上马车,伧转车头,便朝着不远处的一座酒楼而去。 元正狂欢之夜,女人有女饶去处,男人自然也有男饶去处。 能像陈堪这样拉得下身份去和市井民一同闲逛的大人物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官面上的人,还是习惯在金水河两岸的酒家要上一壶温热的米酒,佐以干rou,呼朋唤友,观赏楼外的盛世景象。
顺府府尹张贯就是这样一位雅人。 张贯,本是朱棣屏藩北京时军中一任主簿,但其人能力出众,在朱棣丰田靖难时一手主管了靖难军后勤粮草之事,深得朱棣的信任。 朱棣登基后,张贯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从一介粮草官,一跃成为主政一方的三品大员。 张贯与陈堪,便是目前整个北京地面上文武鳌首一般的存在。 理论上来,陈堪与张贯的关系,不管是从政治立场,还是文物之间的身份差别,都该水火不容才是。 但谁叫陈堪有个儒林领袖的老师呢。 所以就算陈堪如今领的乃是武衔,也没人会真的傻到把他当成武将对待。 “张大人好雅兴啊。” “侯爷,久违了,还请上座!” 两人互相见礼了一番,张贯便屏退了雅间里的下人。 陈堪也没跟他客气,来到主位上坐下,顺手将身上的大氅脱下来挂在椅子上,便似笑非笑的看着张贯,静静的等待着他的下文。 陈堪可不认为今日张贯请他过来,只是简单的吃rou喝酒那么简单。 张贯还没那么闲,陈堪也还不至于沦落到非要吃这点酒rou。 雅间的四个角落里烧着四个炉子,将整个雅间烘烤得温暖无比,窗外是灯火通明的金水河夜市,不得不张贯选的这个地方正好。 雅间内,轻柔的琴音宛如流水缓缓响起。 张贯亲自为陈堪斟满一杯酒,笑道:“侯爷,如今日此般盛世之景,本官为官多年还是第一次见,这一杯,谨为我大明盛世贺,侯爷不可不饮啊。” “好,大明此番盛世来之不易,当浮一大白。” 张贯要来雅的,陈堪也无所谓。 反正米酒而已,他可以一直喝。 “侯爷大气!” 张贯伸出大拇指赞叹了一声,也陪酒一杯。 随后又亲手为陈堪斟上第二杯:“如今陛下御极四海,万宗朝拜,下诸国莫敢不从,这一杯,谨为陛下贺。” “为陛下贺!” 两人端着酒杯朝南京的方向遥遥相贺后一饮而尽,随即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郑 “这第三杯,本官为侯爷贺,侯爷智定安南,巧削藩王,让我大明不再受藩王之祸邻国之乱,此大功德,侯爷不可不饮啊。” 陈堪举杯,又是一饮而尽,豪爽得一塌糊涂。 三杯酒过后,张贯笑道:“本官听闻太子殿下与汉王殿下之长子皆在侯爷门下受教,可见侯爷学问深厚,今日怎的不见两位殿下相随?” 正题来了。 看着张贯脸上露出的探究之色,陈堪笑道:“孽徒顽劣,又是惫懒性子,此时正在与内人观赏金水河上的盛景,是以不曾露面。” 张贯一脸恍然之色:“原来如此,竟是与公主殿下在一起,元正之夜伴膝长辈身前,二位殿下孝心可嘉啊。” 陈堪微微颔首,却是不再接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