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善若水 (第2/2页)
/br> 届时,大明出兵横扫草原也好,以粮食扼住他们的咽喉也好,选择面便宽广了许多。 写完回信,陈堪忍不住伸了个懒腰,随后走出书房的大门。 照例,陈堪来到厨房给朱瞻壑做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早餐。 但当下人将午饭抬进饭堂时,却发现这些日子都不见人影的朱瞻基和花时竟然已经坐在潦子上。 陈堪来到主位坐下,将打量的目光看向朱瞻基和花时。 花时率先道:“老师,学生已经算过,现在建起来的水泥窑的产出已经足够供应整个北方的城池,若是想要扩大产量,便只能在其他地方建窑,否则产量过剩便不可避免。” 陈堪点点头,算是默认了花时的话。 水泥如今刚刚面世,能够接受的人还不算多,花时如今建起来十几座水泥窑,若是只供应北京周边的大户人家,确实已经够用了。 若想越更远的地方,利润可能还不够路费,还不如去当地建厂。 花时的话音刚落,朱瞻基便道:“以后我都回家吃饭。” 坐在一旁的朱瞻壑听见两位师兄的话,脸上顿时绽放出笑容。 这些日子两个师兄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陈堪每日只教导他两个时辰。 就连姑都在忙着处理府中的琐碎杂事。 虽然徐府的少爷会经常跑来找他讨论学业,但徐正有自己的家,不可能朝侯府跑,所以这些日子他很无聊。 现在两个师兄的事情忙完,就有人陪他玩了。 朱月澜看着一家人终于聚齐,笑吟吟的朝云程吩咐道:“叫厨房再添两个菜吧。”
“诶!” “行了,吃饭吧!” 陈堪吩咐一声,见他先动了筷子,三个家伙便又像往常一样开始恶狗争食。 一顿饭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吃完了。 照例,陈堪是要出门消食的。 只是这一次出门,门后多了一个尾巴。 朱瞻基一直跟着陈堪走到了一处亭子里,随后才感慨道:“老师,弟子发现前些日子都白忙了。” 陈堪翘着二郎腿坐下:“怎么?” 朱瞻基摇摇头:“弟子以后肯定是不可能去做工匠的,那一身工匠的本领算是白学了。” “嗯!” 陈堪发出一声鼻音表示赞同。 朱瞻基继续道:“不过好歹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用人之道,就当浪费了那些时间吧。” 陈堪没有话,只是定定的盯着亭子外面波光粼粼的金水河面。 朱瞻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师,您在看什么?” 陈堪回神,忽然莞尔一笑道:“为师当然是在看水,还能看什么。” “水有什么好看的?” 朱瞻基咕哝一声,忍不住挠挠脑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陈堪口中诵念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的内容,随后转头看向朱瞻基:“水怎么就不好看了?” 朱瞻基一脸懵逼。 陈堪笑着起身:“人啊,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好,你擅长什么就该去做什么。” “有句话叫做贪多嚼不烂,你没必要学习太多的东西,只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世道就不会乱,这一点,你要向你父亲多学学。” 想起胖胖的大舅哥,陈堪忽然觉得可以对朱瞻基和花时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了。 朱瞻基早晚是要被朱棣封为皇太孙的,自己不可能一直把他留在北京。 所以他必须要在朱瞻基回南京之前,将自己能教给他的东西都教给他才校 沉默片刻,陈堪拍拍朱瞻基的脑袋:“以后你三去一次北京城吧,为师准备对你和花时进行第二段的教学了。” “没问题!” 朱瞻基答应得很爽快,自从他回过神来之后他就发现营造北京并不是非他不可。 就算他不在,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早晚也会把北京建好。 现在,他已经不会去做舍本逐末的事情了。 朱瞻基的成长都被陈堪看在眼里,陈堪有些欣慰,这个家伙终究还是明事理了。 不过心中欣慰,陈堪没有表现在脸上,反而一脸严肃道:“这一次为师会新增几门科目,格物,化学,生物,难度相比以前的基础算学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