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士_第四百零五章 物是人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五章 物是人非 (第2/2页)

   忧思极重的郑氏在听见陈堪讲那些趣事时,脸上也不由得轻快了几分。

    这些日子虽然有两个儿子的陪伴,但方孝孺入狱之事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一直都是处于一种郁郁寡欢的状态。

    现在好不容易盼到陈堪从北京回来,心中终于松快了不少。

    怎么说呢,两个儿子虽然孝顺,但他们毕竟是白身,对方孝孺入狱之事帮不到什么忙。

    陈堪就不一样了,他是朱棣最宠爱的女婿,大明最年轻的侯爵。

    就算不能将方孝孺救出大狱,有他在京师,至少方孝孺不会有性命之忧。

    别看郑氏老了,心中可精明着。

    水烧开了,郑氏打了个呵欠道:“元生,你今天刚回来,肯定累坏了吧,早些去休息,不用管老婆子我。”

    陈堪笑了笑,情知郑氏这是困了,便找来铜盆倒水给郑氏洗脚。

    郑氏脱开靴子,露出的是一双皮包骨头的脚,看不见一丁点rou。

    见状,陈堪心里的愧疚更深了几分,他真的应该早些回来的,就算回来做不了什么,也好留在郑氏面前尽孝。

    他虽然不是那个陈堪,但他来到大明占据了这具身体,就有奉养两位老人的义务。

    若非他们,这具身体也不可能会有今天。

    将郑氏送回房间睡下,陈堪才倒了水开始洗漱。

    他确实累了,昨夜在船上睡得不算好,今天一整天几乎就没怎么休息过,他就算是铁打的,也经不起这么高强度的工作。

    洗漱完毕,陈堪便来到了属于他的那间房。

    房间的装潢布置都没有变,房间里也没有霉味,想来郑氏应该是经常打扫着。

    床板略微有些硬,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躺在小床上,陈堪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这里毕竟是这具身体长大的地方。

    很快,陈堪便陷入了梦乡。

    一夜过去,陈堪感觉身体各项机能都达到了顶峰。

    伸着懒腰走出房间,两个嫂嫂都已经过来了,至于两位兄长,他们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早上一般是不过来的。

    陈堪走在小院里,呼吸着江南独有的湿朝空气,只觉得脑子都清醒了几分。

    还是在江南好啊,气候也好,北京当然也不错,但北京太干了,每天早上起来脑袋总是昏昏沉沉,鼻腔也是干疼干疼的。

    不知道哪位嫂嫂已经帮陈堪喂过马,陈堪便进了正堂。

    大嫂正在整理郑氏的房间,二嫂则是在灶上熬着粥。

    见陈堪出现,二嫂给陈堪行了一礼,笑道:“元生稍等一会儿,小米粥马上就好。”

    陈堪摸了摸鼻子,便倒了一盆热水端到前院开始洗漱起来。

    蘸了青盐的柳枝条放进嘴里捣鼓几下便算是刷牙了,再洗个脸,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连喝三碗小米粥,陈堪便打马出了门。

    郑氏有两个嫂嫂照顾,他并不担心。

    来到侯府集合了亲卫,陈堪便准备先去钟山看看。

    也正好去军器监和宝钞局看看。

    如今这两个部门都已经走上了正轨,不到两年时间,宝钞局制出来的新式宝钞便已经被市场接受,如今的京师,已经很少有人用金银交易了。

    大额的交易用宝钞的人越来越多,至于小商小贩,依旧还在使用铜钱。

    不过如今宝钞局正在有意识的回收市面上的铜钱,准备发行一些面值更小的宝钞。

    火器局如今更是百花齐放,大明本身就有的百虎齐奔箭,洪武大炮,群鹰逐兔箭之类的原始火器如今已经有了一丝现代工艺的意思,而陈堪一直严格要求的火铳短铳等也开始逐渐装备到大明的所有的军队。

    当初在蜀中之时,陈堪承诺会让大明所有的部队全都装备上先进的火器一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强大的财力支持,郑和出海一年的时间,大明的海贸便翻了一倍有余,关税也是蹭蹭上涨。

    再加上大明随时从倭国回血,隔三岔五的就有大船大船的银子渡海而来充实朱棣的国库。

    正是有了这些钱,朱棣才能四面开花。

    不仅有钱去打仗,还能研发新式火器,与草原对质,更是能在北京和南京掀起建设狂潮。

    是的,南京也在大搞建设,不过南京的侧重点在码头上。

    沿海之地只要适合修建码头的地方都在修建,当初郑和造船的刘家港码头现在规模更是扩大了两倍有余,天天都有新船下水。

    朱棣已经不满足于一只船队带给他的利益了,寻找侄子的船队,他觉得多来几支也不是不可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