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煎熬等待 (第2/3页)
陆渊给了自己这位盟友一个安心眼神,自信笑道:“放心好了,这次我等准备如此充足,由不得朝廷不妥协。 除非他们真的想看到周兵渡河,我们两边玉石俱焚。 不然的话,就必须答应我等要求。” 其实这次威逼朝廷,陆渊他们最大的依仗,并不是三家联盟。 反而是那些被朝廷水师拦在江北,迟迟不能渡河的三十万周兵。 如果没有这些周人陈兵江北,虎视眈眈的觊觎着越国疆土。 那么就算陆渊他们三家联盟,真能掀起八十万叛军,对于越国朝廷来说,其实也不过是再来一场平叛战争罢了。 以朝廷的实力,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想要镇压下去陆渊他们,还真的并非没有可能。 甚至可以说,可能性相当大。 毕竟朝廷还有大义名分,还有将近三十万的战兵,还有七位先天宗师,六姓七族说不定还有什么底蕴藏着…… 有着诸多优势在,平定陆渊他们八十万乌合之众,并非不能做到。 但可惜。 如今朝廷江北之地,就是有三十万周兵压着。而在江南之地,还有陆渊这三家同盟在。 这两边任何一方,大越朝廷其实都能独自应对。 但两边合流,那就是一场难以应付的灾难了。 所以如果陆渊真的放周兵过河,那对于大越来说,便是灭国之时。 而如果大越灭了,周兵过河了,那么临海郡的世家,那些六姓七族,也就完了。 周人是不会留着他们的。 原因很简单。 这些六姓七族,这些千年世家,在江南之地的根基,尤其是江东四郡,实在太深厚了。 把他们留在江南,那么周国远隔万里之地,如此长的距离,这些打下来的江南地盘,想要安稳统治都是个问题。 怕不是江南才稳定没几天,这些世家们就会跳出来造反,重新复辟江南朝廷了。 到那时,周国远在万里,想要调兵来平叛,都要数月半年。 等平叛大军来了,江南朝廷都已经建立了,黄花菜也凉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为了自己一场灭国之战不白打,那么铲除临海郡的世家,灭了六姓七族,就成了周国唯一的选项。 而陆渊这些叛逆分子,也为了不让仇敌死灰复燃,自然也不可能再留下六姓七族来。 斩草除根,那也是必须的。 正是有着这些客观条件存在,陆渊先前提到放周兵过河,杨景反应才会如此之大,瞬间就击破了心防。 就是因为这位武宣侯知道,周人渡江南下,陆渊这些人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 毕竟大越九郡,周国也无法一下吞并消化,所以分出几郡来给陆渊他们作为赏赐,这是有可能的。 所以陆渊与周国,是存在合作基础的。 可他们这些临海世家,却就不存在这种合作基础了。 毕竟周国灭越,总不能把这个大敌灭了,还给你们世家分出几郡,留给你们封国吧? 那我这一场灭国之战,岂不是白打了。 正是有着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临海世家与周国之间,是彻头彻尾的死敌,根本就不存在缓和的可能。 “因此对于朝廷来说,他们现在的选择,只有两个。” 酒宴上,陆渊将这些事情分析出来,然后看着众人笑道:“要么接受我们条件,割让三郡,延续国祚和自家家族传承。要么与我等反目,然后周兵渡河,不仅国破,还要家亡。 你们说,换做是你,你会如何选?” 旁边苏玄歌闻听此言,不由长饮一杯,哈哈大笑:“自然是选择妥协,苟延残喘了。” 严望秋也放下心来,点头道:“是极!是极!给出三郡,总比丢了八郡要强。最起码国不用破,家不用亡。” 其他众人,也是各自一笑。 望着满室的欢乐气息,陆渊举杯道:“那我等就在这里等着朝廷一月,然后各自开国,称孤道寡了。来,满饮此杯。” “满饮!” 众人齐齐起身举杯,饮酒入肚。 …… 与朝廷天使切谈之后,陆渊接下来,便没再搞什么大动作了。 除了继续领着兵马围住益阳城外,忙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正在进行的选官考试了。 因为先前的政治考虑,南三府那边,虽然已经平定一年了,但时至如今,依旧缺乏大量的底层官员。 武陵府那边,更是还在维持军管,地方没有官府管理。 而刚刚接管的衡阳、长沙、岳阳三府,在陆渊摆明旗帜,和朝廷对着干后,也有大量官员选择挂印而逃,不肯给他做官。 如此一来,这又多出了数百官员的缺额。 陆渊控制的整个洞庭郡江南九府,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下,官员缺额竟达千人之数。 也算是丧心病狂了。 而如果他日后真的开国建制,那么哪怕建立起一个一郡小国的朝廷,这也最少需要三五百中央官员。 这些缺额一出,对于官员的缺乏就更多了。 到了如今,进行科举考试,选拔合格官员,已经是陆渊不得不做的地步了。 这已经是成了一种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