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人心所向 (第2/3页)
上这些,都是大王恩德,长沙王贤明,诸位有意者,可回去告诉家人,或者进行准备。 这良机就这一次,错过了,再想碰到,那可就没机会了。” 领头的卫士是个能说会道的,此时看着越围越多的人群,嘴上说的那是唾沫生花,让人听得心潮澎湃。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苹果均可。】 人群中不少读书人,或者家中有读书人的人听了,也眼露神光,兴奋不已。 不少人讨论了起来。 “这长沙国求贤之事,真的假的?真能有一千七百多个官缺流出来?” “这当然是真的了。没看到榜文上都写着吗?” 旁边有人压低了声音道:“榜文上是写着,可上面的内容,谁知有几分,真几分假,要知道,咱们这位……” “别说,别说,人多口杂,可不敢说这话。”有人连忙打断。 附近有些见识广的行商,听着这些嘈杂声音,不由嗤笑道:“一群没见识的。告诉你们吧,那洞庭郡,不,长沙国,我今年才去过一趟,我那边卖了百十车米。 就路上所见,整个长沙国村野凋敝,人口大减,百姓穷苦。 那边打了这么些年战,再厚的底子,再多的读书人,也早早的就给霍霍完了。 眼下好不容易平定了苗人,建立了这什么长沙国,一切百废待兴,从头开始,可不能缺官吗? 我就说一点。 当初我卖米,去的是阳山府,那时阳山府的知府,同时监督洞庭郡南山府的孙思文孙大人,还亲自接见了我。 我在其府衙内,亲眼所见,偌大一个府衙,官员竟才三十余人,还不到足额的三分之一。稍加打听,才知整个南三府,甚至整个洞庭郡,都是如此。 地方府县,除了府县和各曹司主官有人担任外,余下各左官,都是无人出任,只能由主官兼着。 听闻整个洞庭南三府,就缺了三百多个官员。 如今长沙王统一了洞庭郡,开国建邦,不仅地盘大了一倍,还多了个中央朝廷,那缺的官员,可不就得更多了吗? 照我看,一千七百多个官缺,多半是真的。就算少了应该也是我等去的晚了,位置让人先占去了。 毕竟长沙王的求贤令,可是从两月前就发出来的。 如今都过去两月了,谁知道那边有没有因为缺官,提前考科举,先选一批人用上了呢?” 听到这里,旁边忍不住有人问道:“这求贤榜现在才发,你怎的知道,两月前就有了?” 那行商闻言,得意道:“老爷我自然知道。实话告诉你们,早两月前,老爷我就收到了消息。早早的就把我家那大子、二子,送去了长沙国。 如今他二人已传回消息,参与了长沙国主特开九月恩科,皆已中举。 照我那两个儿子所言,九月恩科,参与者有五百余人,最终有一百六十余人中举。 几乎三四人,便可中一个。 就问问,哪朝科举,能这般容易轻松? 而且如今科举,中了之后,优先分配的那可是京官。这京官与地方官的前途,那能一样吗? 现在新朝开立,你在长沙国的那些大臣眼皮底下,做出点成绩,提拔还不容易? 不过我那两个儿子有志气,中了举后,没选择任官,而是打算再去考十一月的科举,打算中个进士,搏一个更好前程。 你们这些家伙,现在还在纠结真不真。却不知真正的聪明人,早早的就收拾好东西,去参加科举了。 现在一千七百个官缺,已经有一百六十多个被人占了。 留下来的,就只有一千五百多个了。 要是去的再慢点,这又要少更多。 而且这次长沙国的求贤令,可不仅仅发给了我南海国,还发去了宁海国。 到时三国贤才齐至,那竞争就更激烈了。 不早点去,哪怕这官是天上掉下来送你的,你也捡不着。” 周围众人听了这话,一个个不由大为震惊。 这些人全都没想到,榜文上所说,竟然全都是真的。 不过还是有些人看着那行商,目光迟疑不定,怀疑这是不是官府请来的托。 但就在这时,附近也有不少人站出来,支持了此点。 “那商户说的不错。我这个月刚从长沙国回来,那边确实在到处求贤,九月确实开了次科举。” “是啊,长沙国的求贤令,两个月前就发出去了。只是我国内现在才发出来罢了。” “现在再不去快点,就真赶不上趟了。” “你与他们说这些作甚?我已让我家中小弟去了,把这些人喊去了,这岂不是与我小弟争官做?” 这时有一个员外打扮的中年人,不满的瞪着周围说话的人一眼,然后看着人群道:“大家伙别信这些人说的,他们都是胡扯。长沙国哪有什么科举,哪有什么求贤令,大伙都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