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将死相亡 (第1/3页)
一场战争,并不是脑袋一拍,嘴巴一动,就能够轻易发动起来的。 它需要经历前期的筹备阶段,兵马的调动,粮草的积蓄,出兵的策略等等准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机会,按照预定的策略,发动战争。 这次的汉中之战,陆渊负责的便是兵马调动、出兵策略等方面。 作为楚国最高军事统帅,国内大小兵马的调动,都少不了他的批准和首肯。 所以这是征伐汉中的大军,也只能由陆渊来裁决,该由哪支军队出动。 首先黔中郡和洞庭郡原有的驻守兵马,是肯定不能调动的。 这也就是说,黔中郡的两支禁军,洞庭郡的五支禁军,一共十四万战兵,以及两郡的地方郡府县兵,都是属于留守部队。 他们需要留在地方,震慑西南以及防备宁国,责任重大,不能轻动。 而除去这两郡的地方驻守部队外,陆渊在洞庭郡内,所能调动的,也就只有两支禁军四万战兵了。 至于襄阳和西川两郡。 西川境内,总共有三支禁军。 其中两支驻守在西川郡北面的剑门关,防备着汉中郡内的周兵。剩下一支则驻守在郡城锦官城,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策应西川、河谷两郡,平定地方叛乱。 锦官城的那支禁军,肯定是不能动的。 这是西川、河谷两郡最后的保险,事关楚国西境安稳,不可轻忽。 不过剑门关的两支禁军,本就是防备北面周国,此次出征,倒是可以利用上来,这便多了四万战兵。 襄阳郡那边,襄阳城中驻扎了一支禁军,防备着北面周国的威胁。襄阳郡东侧,也驻扎了一支禁军,防备着宁国威胁。 以上两支禁军,同样职责重大,不能调动。 好在襄阳郡西边,与汉中郡接壤的西城府内,也驻扎了一支禁军,防备西面汉中郡内的周兵。 这支禁军,确实可以出动的。 如此一番计算下来,此次征讨汉中,洞庭郡能出两支禁军,西川郡两支禁军,襄阳郡一支禁军。 合计便有五支禁军,十万战兵了。 此外除了河谷郡新**定,需要大量兵马驻扎,无法调动郡兵外。 西川、襄阳两郡,还可以各自支援一万郡兵,这些也是不弱于禁军的战兵,这就又多了两万人。 还有洞庭湖内的水师,汉中境内有汉水流过,舟船可以直接朔游而上,直插汉中。 除去洞庭、襄阳两郡的江面防务外,水师方面也可派出两万人,参与此次汉中征讨。 如此全部清点一遍,此次出兵,在不影响各处防线和地方安稳的情况下,楚国可以出动十二万陆军和两万水师,合计十四万兵马。 先天高手方面,西川郡的黄玄和陆渊,也可以参加此次战事。 与之相比,所要应对的敌人,这只有汉中郡的五万驻守周兵,以及一位周人的南柱国大将军。 两边的实力差距,足足悬殊了三五倍不止。 而且以上这些,还并不是楚国的全力。 陆渊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此次征讨如果突袭失败,被周人发现破绽,没法速战速决,战事僵持在了汉中。 那么西南的三个附庸藩国,也可以进行征召,让他们参与到这场战事来。 经过这几年的休养,昆海、赤黎、剑川等国,都已恢复了不少元气。 一番极限征召之下,都可以举国出动十万民夫性质的兵马。 陆渊也不要他们倾尽全力,每国出个五万兵,再征召一两位国主,楚国就能多出十五万可用兵马,和一两位先天宗师。 而这些附庸国削弱了,黔中郡的驻守兵马,相应也可以放宽一些,同样也能再抽出一支禁军来,这又多了两万战兵。 如此一番小规模动员,楚国便能出动三十万以上兵马,三位以上的先天宗师。 这等实力,哪怕对于那些天下霸国来说,也相当于一场国战了。 如果输了,那是要元气大伤,折损国运的。 当初越国北伐之战,周国便就是丢了二十余万兵马,死了两位先天,结果休养了六七年,这才勉强缓过气来。 此次征讨汉中,楚国若是也输了,将所有兵马扔在汉中。 那么不仅霸业受到影响,国力也将大幅度衰退。没个十年以上的休养,那是绝别想恢复元气的。 所以此次出兵,对楚国来说,只能胜,不能败。 陆渊承受不了战败的损失,楚国也承受不了战败的损失。 好在从目前情况来看,此时周国同时面对三个大敌,早已筋疲力尽。 此时哪怕倾尽全力,也很难再抽出和楚国相媲美的力量,来应对这场新生霸主发起的挑战。 这场战争,楚国已经处在绝对的优势,胜算极大。 尤其是周国此时,还没意识到战争已经悄然开始的情况下,这优势就更大了。 …… 孙思文他们在和周国唇枪舌剑,陆渊这边也在紧锣密鼓的调动兵马,整个楚国在所有人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悄然间就转动了战争机器。 而在这一片忙碌的情况下,一则噩耗很快传来。 神武九年七月二十日,黔中郡那边发来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