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_第323章蕃人使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蕃人使者 (第2/3页)

 哪怕这些民夫不用发饷银,可你总得给他们准备一些兵器,提供每日吃食吧?

    这百万人一年下来,没个千万两银子,那也是养不起的。

    再加上周国朝廷的开支,周国地方官府的开支,周国皇室的开支,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额外开支……

    不客气的讲,如今周国一年的财政开支,绝对在一亿两千万两银子以上。

    对比周国每年一亿两银子的收入,直接每年赤字两千万两银子。

    当然。

    具体的赤字规模,肯定不可能这样死板,绝对是上下浮动的。

    可能有的年份赤字的多,有的年份赤字的少。

    但不管如何,周国现在每年都在拿出千万两银子以上的积蓄,在补贴每年亏损的财政,这是可以肯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

    周国这场和雪原蕃人的战争,已经打了几年了?

    陆渊若是没记错的话,雪原蕃人的入侵,起始是神武六年,夏季的那场洪水。

    而今已经是神武九年深秋,细细算下来,此战已经持续三年有余了。

    三年多的时间,每年补贴两千万两银子,周国国库之中,少说也掏出了六千万两银子来。

    这么大笔开销,哪怕周国底子再厚,也扛不住这么出血啊。

    用钱的地方那么多,三处战场,地方各郡,朝廷各部,哪个不是嗷嗷叫着要钱,都哭着说穷。

    如今周国购买一千万石粮食,哪怕是按照每斤米六文钱的价格来买,按照此时的银价折算,也需六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笔款项,几乎等于周国库藏积蓄,每年给财政的补贴的三分之一了。

    在大放血了三年多后,哪怕以周国的底蕴,此时仓促间想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也有些咬牙吃力。

    此时不得不在国内多方筹措,从各项开支中节省一笔,还是捐赠一笔,再向世族公卿们募捐一笔,期间也少不了各种利益交换,阴谋诡计……

    多方纠缠之下,周国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于是便如楚国一样,掐着三月之期,慢慢去筹备银钱了。

    而对于此事,陆渊倒是乐见其成。

    因为按照当初之约,两国交易粮食的日期,当在今年的十月初三。

    此前便提过了。

    如今气候天象,那是一年冷过一年。

    按照近两年的趋势,到十月下旬的时候,江南之地,便会下起第一场雪了。

    汉中郡位于汉水流域,是北地与江南交界之处,甚至因为和北边重重山岭阻隔的缘故,气候其实接近江南。

    所以如果将交易时间拖到十月,那么等陆渊发动奇袭,待到周人反应过来时,北地已经下半个月的雪了。

    处于江南气候的汉中郡,也差不多迎来初雪。

    到时大雪一下,寒风一吹,天地间一片白皑皑。

    在这等寒冷时节,大雪封了山,北边周国就算想调兵南下,派人来支援汉中郡,也已经做不到了。

    面对层层风雪,周人纵然能聚数十万兵,也只能站在山岭北边,望着已经封路的冰雪,谓然长叹。

    最终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从容攻取汉中郡,彻底丢失这块南部领土。

    到时有着一整个冬季的缓冲,楚国打下汉中郡后,也能趁此时机从容布防,派遣人手占据各个关卡,依托天险之地,阻敌于境外。

    如此对峙个两三年,不,以周国如今的窘迫,可能对这个半年一载,周人就不得不屈服,承认楚国对于汉中的占据。

    楚国也能以轻微的代价,完成击败霸主,拓地一郡的大收获。

    简直完美。

    所以有这么一个大愿景在前,陆渊对于时间的拖延,自然是乐于见成的。

    而且开战的时间慢一点,对楚国来说,其实也有好处。

    国内朝堂上,经过近月时间的整顿,孙思文果然没辜负陆渊期望。

    在他领兵巡视边疆的时候,巴陵那边就有好消息传来。

    经过一番恩威并施,长袖善舞之后,有着陆渊的支持,孙思文已经彻底稳定了朝堂,消弥了崔长青死去的影响。

    而朝堂一稳,剩下一些地方官府,归于稳定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楚国官场,算是稳住了阵脚。

    如今已经彻底接过了所有权力的孙思文,已经开始按照原定计划,从朝堂和地方调集各种物资,开始配合陆渊这场汉中征讨之战。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军械、药物等物资。

    没有这些,一场大战,先天就输了四成。

    至于钱财,对楚国来说,反倒不那么重要。

    这次周国筹集了六百六十万两银子来买粮,这么大一笔钱财,足够支撑楚国一场战争的消耗了。

    反正都是要翻脸的。

    到时候直接一场突袭,楚国筹集的粮食,周国筹集的银子,正好就拿来用了。

    还省了辛苦搬运的麻烦,可谓两全其美。

    陆渊有时候想想,也不由为自己这个计划,感到自得。

    ……

    楚国各项准备愈发的完善,汉中之战的开始日期,也在不断逼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