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_第325章无解之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无解之局 (第3/3页)

下来的,就只有不到两百万人的口粮罢了。

    可这些省下来的口粮,先不说周国愿不愿意送给蕃人,资助自己西南边的一个强敌。

    就说周国愿意,两百万人的口粮,也远远不够蕃人六百万人的缺口。

    到最后还是有四百万人,接近雪原部落总人口三分之一的蕃人,逃不了被饿死的境地。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蕃人的钱,不够他们长久的购买粮食。

    周国多余的粮食,也远远满足不了蕃人的需求。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之局。

    而两边都想活下去,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只有一个了。

    战争。

    趁着现在还有点家底,蕃人倾巢而出,通过战争来掠夺原本属于周人的口粮。

    同时通过战争消耗多余的人口,以节省出口粮给剩下的人。

    四年时间下来,蕃人部落原本多出的六百万饥饿人口,已经被消耗了三百五十万人。

    只是因为寒冷的继续,还有战争的影响,本该剩下的二百五十万饥饿人口,不仅没继续减少,如今反而还增加了一些。

    如今蕃人部落中,饥饿人口依旧有着三百万左右,远远看不到解决的那天。

    而周国那边。

    也因为这几年的战争,死了无数人,河西、陇西二郡,家家披麻,户户戴孝。

    活下来的人,每一个都与蕃人有着血海深仇。

    从全国各地聚集来的军队,也有大量袍泽,死在了和蕃人战争之中。

    可以说,周国举国上下,都已经和雪原蕃人结下了血仇,可谓不死不休。

    也正是这股仇恨影响,此时哪怕蕃人想要停战议和,周国上下也不可能同意了。

    死的人太多了,付出的也太多了。

    如果不能覆灭蕃人,用这些雪原人的鲜血洗刷,还有战争胜利后掠夺来的利益弥补,根本无法抚慰周国人心。

    蕃人与周国,注定要有一边倒下,然后用自己的尸体化为养分,让胜利者恢复伤口,并且进一步强壮。

    谁也不想自己成为倒下的那一个人。

    而此时楚国,这成了影响这场战局的局外人。

    楚国帮周国,有了楚国的粮食援助,没有后继之力的蕃人必死无疑。

    楚国帮蕃人,已经竭尽全力的周国,面对南边刺向自己胸口的一刀,也根本无法阻挡,难逃战争失败的命运。

    正是清楚这一点,正是明白楚国的重要性。

    所以这个时候听到陆渊亲口承诺,眼前这些方人才如此高兴,如此的失态。

    因为这代表着种族的延续,部落的存亡,自己和部民的性命死活……

    意义如此重大,怎么能不感激涕零?

    而陆渊对于这一点,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蕃人对自己越是感激,对自己越是依赖,日后他想拿捏对方,自然也就越是容易。

    他只是答应了与蕃人联合,会北伐进攻周国而已。

    但可没答应,进攻的是一个汉中郡,还是整个周国。

    楚国只是想打下汉中郡,完善西北方向的防御而已。

    在没统一扬州前,陆渊并没有向外州继续开拓的想法,也并不打算和周国死磕。

    所以攻占汉中郡之后,他大概率的选择,便是继续扶持蕃人,让这些受到饥饿驱使的人,持续不断的去找周人麻烦,源源不绝地给周国放血。

    这样互相耗个八、九、十年,等两边都流干了血,耗尽了力气。

    楚国这边也消灭了宁国,一统扬州了。

    届时也就可以兵分两路。

    一路之汉中而上,联系雪原蕃人,出陇西,平河西,占据周国西部二郡。

    一路则可沿汉水,出襄阳,征讨周国之襄阳、南阳二郡。

    如此两路齐出,百万雄师北伐,已经因为连年战争,虚弱无比的周国,拿什么来抵挡?

    而若是楚国能夺取周国的陇西二郡和汉阳二郡,靠着这两处形胜之地,继续向北,则可灭周国,独霸雍州。

    挥师向东,则可配合江南水师,西南二路共讨梁国,进军青州。

    以上不论哪点,都能令楚国在未来的九州争霸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前世诸葛亮的隆中对,也不过如此了。

    而且不同于只有新野一城的刘备,如今的陆渊本钱可厚多了。

    五郡三国,雄兵百万,先天六人,霸主之基。

    有此实力,蜀汉无法完成的隆中对,楚国却是轻而易举。

    “此时我要做的,就是打下汉中郡后,先顺江而下,彻底覆灭江东的宁国,彻底一统扬州,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如此,不用当心旁人白衣渡江后,我也只可放心北上,与九州群雄争锋了。”

    陆渊心中这般想着,然后看着下方使者,便继续商讨起进一步的合作细节。

    比如蕃人答应的好处条件,什么时候可以送来?

    楚国这边马上就要出兵了,蕃人那边是不是也要配合着出一点兵马,帮着吸引一下周国火力。

    以上种种,关乎核心利益,都是值得争论的。

    哪怕是盟友,也要寸步不让。

    一时间,殿内结盟后,被陆渊叫来会见使者的群臣,便和那些蕃人使者争吵了起来。

    陆渊也在这期间,悄然退去,及时离开了这唾沫横飞之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