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_第363章破局关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破局关键 (第1/3页)

    这场与宁国争夺扬州霸主之位的大战,前面酝酿了足足数年,可开始之后,战事的进展确实颇快。

    原先声势浩大,实力雄厚,为各国所看好的宁、苏、宋、南海四国联军,在开战之后,便迅速暴露了自己外强中干的底细。

    明明不管是疆域还是人口,都要比楚国更强,甚至在兵力方面,于外人眼中也要更为雄厚。

    可去年九月一战,先是宁帝所率的主力顿挫江夏城,水陆两军接连战败。

    而后宁国襄阳郡丢失一府,导致江北战局迅速恶化。

    岭南的三路联军,南海国畏敌如虎,都不敢与楚军交战,只一味坚守,坐视国内疆土为楚军所占。

    后面好不容易宁军赶来支援,结果南海军依旧坐守城中,连出城帮助援军的勇气都没有。

    最后好不容易出了点人手,却也不堪一击,在战场为人所破,导致了宁军的大败。

    此战之后,南海人无胆,废物草包之名,广为流传,为天下众人所笑。

    当然,南海国也不是唯一丢脸的。

    原本被人看好,视为岭南一霸,有小强国之称的苏国。励精图治,国力昌盛,兵马雄厚的宋国,也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两国十万联军,原本信心满满,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北伐。

    可北上不过月余时间,连楚国领土都没杀进去,就迅速为楚军所败。

    十万苏宋联军,惨败而归,宋王单骑走免,苏军靠着卖队友,侥幸逃回国都。

    然后楚军席卷,轻松便攻占了苏国,除国都玉林外的全境。

    苏国只得靠着寒潮风雪苟延残喘。

    到了今年开春,雪消冰融,没了天灾庇护,苏国也迅速被楚军所破,成了联军第一个被灭亡的势力。

    自江北到岭南,主偏四处战场,楚国可谓都取得了优势,或者胜利,一举扭转了自己原本的不利颓势。

    到了如今,整体战场综合下来,楚国已经取得了不小优势,渐渐对宁国形成上风。

    并且随着更多小胜积累,这个优势还将更大。

    如今正是精进奋取之时。

    于今年决出胜负,彻底击败联军,取得这场争霸之战的胜利,对楚国而言,以并非虚妄。

    而此时,便是向着这一步努力的时候了。

    ……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和酝酿,去年秋冬战事带给楚国和宁国的创伤,已渐渐愈合,彼此都已积蓄了再战之力。

    江夏这边。

    楚军得益于此前残酷的攻城战,原先还很稚嫩的十万新兵,在见过鲜血之后,经历一个冬天的沉淀,此时都已脱胎换骨,初具百战精锐的气象。

    故而虽然总兵力减少了一万,但剩下的九万人,实力比先前的十万大军还要强上三成,可谓不俗。

    之后只需再经历几次大战,花个两三年时间沉淀,便是妥妥的百战精锐了。

    而以此时楚宁战争的激烈程度,想来完成此刻蜕变不难。

    不过即便此时还未完成蜕变,有着这九万算是半个老兵的精锐在此,辅以陆渊这位天下第一高手坐镇,却也足以保得此城无忧了。

    宁军还是老样子,在水师退往了襄阳的夏口水寨后,江夏城外的宁军,就只剩下十一万左右的兵马。

    这点实力,自然无法威胁到江夏城,甚至直接正面交锋的话,都大概率可能被楚军给击败。

    因此,自知颓势的宁军,这段时间来一直缩在营中,闭门自守,根本不理会楚军的挑衅。

    这副姿态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此战楚军是主动进攻,宁军是在积极防守呢!

    只是不得不说,宁军这种龟缩姿态,效果倒也的确出众。

    陆渊限于楚军兵力劣势,还有不想因为攻城损伤太重的缘故,对于城外宁军那座已经渐渐修成了小型要塞,有着三位先天,十万人驻守乌龟壳,一时竟也真没什么好的办法。

    故而开春之后,所以其它各处战场,已经打的火热,可江夏这边依旧古井无波,保持了诡异的宁静。

    楚军这边奈何不了宁军,宁军也奈何不了楚军,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下去。

    不过楚宁彼此都很清楚,这种局面,不可能是常态。

    一旦等到其余几处偏战场分出胜负,各种小胜势积累,慢慢演化成大优势,席卷而来,便是此处分出胜负的时候。

    而不出意料的话,这个胜负到来的时间,应该就在今年了。

    “南海国那边,我已有三十万兵马,其中先天宗师有着五人。敌人方面,宁、南海两国联军,则只有十五万兵马,以及两名先天。

    不管是兵力上,还是高手上,楚国皆以占据优势,拿下此城不难。

    所以此处战场,应是我大楚取得胜势。

    至于北边襄阳,小青夺了安陆府后,便继续屯兵八万,图谋攻略宁国襄阳郡。杨景靠着水师相助,勉强率领的宁军三万余残兵和小青对峙。

    两边实力相差不大,彼此都难以奈何,此处应该算个平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