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江东半壁 (第2/3页)
“你们以为你们营内,那些公卿将官,皇帝勋贵,正在和你们同生共死吗?” “告诉你们,你们的皇帝,还有那些大臣们,昨天晚上就跑了。没惊动你们任何一个人,全都熘了。” “不信看看你们营内,还有几个高官大将?你们还能找到你们的上官将军吗?” “皇帝都弃军而逃了,你们这些底层士兵,还拼个什么劲?自己命再不值钱,也不至于这般作贱吧?” “楚王下令了,凡宁军士卒投降,皆不伤性命,可直接收编为禁军,此后直接吃我大楚的粮了。” “大家都是江南人,何必打生打死?” “宁国无道,此番无故伐我楚国,终有此败。但这是那金陵天子的过错,为了一己私欲,擅起刀兵。我等不必再执迷不悟了。” “南昌城已经陷落,豫章都丢了。这是豫章郡守的首级,还有南昌守军的旗帜大纛,可以为证。” “瑞昌城后,都是我楚国之兵,你们就算从这边逃出去,也回不了宁国,何不早降?” 楚军派出来喊话的骑士,皆是内力深厚的武功高手,内力增幅之下,声音同样传的极远。 甚至因为众人一同开口,比之先前白义安一人之音,还要洪亮洗脑的多。 各种各样的真相,还有凭证、尸体,随着楚军喊话骑士这不断开口,纷纷被抛向了宁军营寨,用以动摇军心。 东营、甲二营区。 楚军骑士喊完话,然后将手中提着的一具宁人尸体,用内力拖着扔向宁军营寨。 营寨中的宁军,先看到一个黑点飞来,还以为是什么武器,连忙吓得向旁边躲避。 等听到“砰”的一声闷响,黑点落到地面,看清楚后,才发现是一具尸体。 有人上去查看,便发现尸体穿着的,就是他们宁军服饰,就不由收了回去,为同袍处理遗体。 旁边队正也带人过来,见到正在清理的尸体,等看清其脸上相貌,心中顿时一惊,惊呼道:“白校尉!” “队正,您认识这位袍泽?”旁边有人问道。 这队正点点头,脸色难看的说道:“这是横野将军麾下的昭义校尉白景阳,乃是武安侯的族侄。” “昭义校尉!” “武安侯的族侄!” 旁边士兵听到这两个身份,顿时也跟着惊呼。 而等震惊完后,所有人也反应了过来,怒气冲冲道:“身为昭义校尉,他怎么落在了楚人手中,还成了具尸体?” “武安侯的族侄,怎么会在军营之外?” “难不成那些楚人说的都是真的,皇帝跑了,那些公卿贵族也跑了。就留我们这些底层士兵在此,作为气质诱饵,为他们争取后路。” “武安侯在骗我们!这些皇帝公卿都跑了,瑞昌后面根本就不是安全的地方,我们根本回不了家。” “楚人占了南昌,整个豫章都成了楚国,我们就算跑了,又该往哪去?” “对了,我们上司,那个出自临海杨氏的信武校尉杨明。今早起,就没见到他人,一直都是出身底层的刘校尉出面,难道杨明也跑了?” 一时间,楚人之前所讲的诸多话,开始在众将士脑海中闪过。 原先一些因为受武安侯鼓动,热血之下而被他们忽略的事情,此时也慢慢被注意到。 并且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合理。 “骗子,都是些骗子。” “什么武安侯,他就是想骗我们,给那些皇帝公卿卖命送死!” “我们要个说法,必须要个说法。” “对,去找武安侯,找他对质!” 人在情绪极端反转之下,总是会出现一些极端现象,极端行为。 此时此刻。 一些看清的真相,自觉受到欺骗,认为自己一片真情遭人戏弄的将士,再难抑制心中热血怒火,开始公然违背军法条例,开始聚众鼓噪,朝着武安侯处而来。 三军之中,总是不缺勇夫。 之前白义安,以与将士们同生共死的形象出面,又以“活着”、“回家”等口号鼓动人心,这才聚拢了大批死士,心甘情愿的为其效命。 可如今,等这一切谎言被戳破,众多被鼓动起热血,生出效死之心的勇士们,突然发现自己所谓的效死卖命,竟是如此的可笑。 他们以为的武安侯纡尊降贵,与他们平等相交,甚至同生共死,全都是一场欺骗。 那些皇帝高官,公卿贵族们,早早的就抛弃了他们,逃离了营中,离开了此处死地。 也就只有他们这些底层的蠢货,才以为那些世家贵族,天潢贵胃,会与自己一起同生共死,拼杀争夺一条回家的路。 当发现这一切后,但凡还有半点尊严,半点血性,都不会有人能够忍受得了。 这股sao动愈演愈烈,一时之间,竟转瞬聚集了数百人,他们抬着楚人扔进营内的,那些逃走将校高官尸体,还有各种凭证,朝着白义安所在的方向涌来。 高台之上。 白义安在楚人前来喊话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不对,隐隐身出不安。 而等营中将士因为楚人蛊惑,开始发生sao动后,预感便化为了现实。 望着那群情激涌,气势汹汹,朝此处而来的军士,所有人都脸色大变。 “将军,怎么办?” 众将不复先前的意气风发,看着那涌来的士兵,声音带着几分惊慌。 “军法有律,凡在军中鼓噪作乱者,皆斩。” 此时白义安看着作乱的士兵,眼中再不复先前的亲切柔和,而是一片冰冷杀意。 他知晓。 在楚人这么一番蛊惑,尤其是拿出了大量凭证之后,自己先前鼓动士兵而取得的信任,已彻底不复存在了。 那些发现自己受到欺骗的士兵,再也不会相信自己这个武安侯,不会再尊敬爱戴自己这个主帅。 所以既然无法挽回,那便要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尔等速去各自营中,聚集兵马,稳定人心,平息sao乱。然后等本将命令,三通鼓后,各领本部兵马依序列出营,与楚人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