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西北战事 (第3/3页)
br> 可兵马好招,一将却是难求。
先前陇西战场上,周国一位柱国大将军,被蕃人寻到机会,直接以六位先天围攻,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当场陨落。 而与魏国的历次大战,周国也陨落了两位先天柱国。 所以时至今日,周国的柱国大将军,直接从原本的十名跌落成了七名,顶端战力大为萎缩,比之苟且在江东二郡的宁国都不如。 故而哪怕周国只在东面的河南、南阳地区,保留两位柱国,以戒备赵、梁、楚等国。 但其在关内郡所能聚集的先天柱国,却也只有五位。 此等数量,比起魏国如今号称的十三先天,蕃人号称的八位先天,皆是差之远矣。 昔日称霸一时的周国,真的是走到了日薄西山,将近灭国的地步。 不过虽然说是说快要灭国,但靠着如今的底子,周国还是能撑一段时间的。 毕竟魏国北方,也有大量的蛮族南下,如蕃人一样,袭扰魏国北境,牵扯了魏国大半精力。 魏国能拿出来进攻周国的力量,也最多只是像去年冬天一样,四五十万兵马,三五位先天而已。 其它更多的力量,还得去应付那些蛮族,保证自己国内安稳。 蕃人那边也好不到哪去。 这两年天气愈寒,不仅是蕃人受不了,与他们处在相同区域的西凉国,也是受不了。 所以在去年秋季,正当蕃人大举进攻周国陇西郡的时候,处在雍州西部,这些年一直闭关自守的西凉国,也在忍耐不住,出兵四十万,攻打蕃人占据的河西郡。 蕃人受到突袭,河西郡瞬间丢了半个,更有无数迁徙过来的部族,被西凉人掠夺奴役。 也正是因为后方受到威胁,所以虽然那时陇西郡战况良好,可蕃人在贺拔胜才领五万兵抵达救援的时候,依然毫不迟疑的放弃继续进攻。 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西凉国的入侵。 此时蕃人已经大举回援,和西凉国在河西境内,打的不可开交。 西凉国经过这些年的积蓄发展,实力已然不可小觑。 此国有三郡之地,四百余万人口,又因身处蛮夷交杂之地,为了自保,人人习武练兵,武风悍勇。 根据皇城司探子的回报,此国家家户户皆有良马,男儿皆为骑士,甚至连女子都能弯弓射箭,比之草原牧民也分毫不差。 此等武风之下,此国常备三十万大军,国中还可招五十万民骑,实力不是一般的强。 就连先天宗师,因为境内有天山余脉,洞天福地不少的缘故,西凉国也有五位之多,超出寻常大国一筹。 这样一个武风浓郁的强国入侵,蕃人自然头痛棘手,难以应付。 加之久战疲惫,刚从前线战场撤回来的他们,根本不是西凉国的对手。 接连打了四次大战,损兵二十余万,也没能赶走西凉国。 反倒是剩下的半个河西郡,又丢了两三个府出去,自己只剩下一两府之地。 蕃人和周国辛苦打了数年,死伤数百万人,好不容易得到的战果,却被西凉国给偷了。 这叫他们如何能忍? 可战场上正面交战,蕃人又不是西凉人对手。 于是困苦之下,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自己的姻亲,刚刚在江东大胜宁国,已经成了扬州唯一霸主的楚国了。 所以就在这个冬天,被西凉国逼急了的蕃人,便派遣使者,前来楚国这边,商讨求援之事。 同时也来谈一笔买卖。 这次过去河陇二郡,周人俘虏了差不多七十万左右的周人百姓,而按照楚国先前于雪原蕃人的盟约,蕃人可以用人口来跟楚国换取兵器甲胃、粮草物资。 如今接连惨败,各种军械兵器损坏严重,部落内也因为大量战事影响生产,蕃人又出现了粮食危机。 所以他们急需从楚国这里,换取足够的兵器甲胃,来武装自己的战士,用以和西凉国争锋。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粮草,来供养部落内饥饿的部落。 因此那七十万周国百姓,便被他们当做筹码,来和楚国交换。 对于此事,陆渊已经传信孙思文,让他和周国切商。 如今楚国虽然夺取了江东岭南大片领土,国内人口增长了千余万人。 可即便如此,国中依旧有大量郡府人口稀少,急需移民填补。 蕃人愿意送来这七十万周人百姓,正和陆渊心意。 所以对于这笔生意,他是同意的。 不过生意好做,但对于蕃人所说,想请楚国出兵,帮他们打败西凉国,这就让陆渊迟疑了。 毕竟西凉国远离楚国,和楚国并无矛盾。 西凉国内也穷困,不仅没什么钱,人口也少,打它能获取的收益,实在太少了。 反而对方武风彪悍,兵强将勇,实力不弱,犹如以前的楚国,就是个浑身带刺的小强,可并不是那么好惹的。 对于这个求援,楚国内部自然颇有争议。 眼前灵女,估计便是因此,想要劝说陆渊,帮助自己的母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