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2章半国沦陷 (第1/3页)
遮天蔽日,完完全全是遮天蔽日。 自楚军渡河以来,一日之间,仿佛整个青州境内,都有楚军的影子冒出来。 他们就像空气,就像水,无孔不入,不断的渗透着梁国每一处地方。 而随着楚军的渗透,整个梁国,也遍地燃起了烽火。 大梁。 从四月开始,这座天下第一帝国的都城,就开始了一日三惊。 先是四月初,南方传来紧急奏报,楚军渡过了长江,对梁国发起了北伐。 消息传回时,大梁城中的君臣们,虽然也感到吃惊凝重,但原先对此就有着预料,也做好了准备,倒也不算慌张。 只是下令南线大军严加戒备,固守城池,等待援军。 同时驻守在大梁二十万禁军中,再抽调出十万人来,由国中大将率领,紧急向南支援前线。 同时北境驻防在济阴郡,用来防备赵国的的兵马,也在调回十万来,任命一位先天宗师为帅,作为第二波援军赶往南方。 如此前后二十万援军,再加上南线七十万大军,以及总计十一名的先天。 这般实力,想来楚军纵然百万大军来攻,可只要梁军一意固守的话,靠着坚城地利,也足以将人牢牢的挡在南方了。 所以,做完这些布置之后,梁国朝堂上,也就放下了心来。 对于南方的战事,虽偶有提及,但已不再是重心,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关于东线战场的讨论上。 只要东线战场能赢,那么一百五十万大军,就能解放出来,用作它处。 届时,楚军再厉害,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而大梁,在击败了楚国之后,挟大胜之威,足以震慑天下蠢蠢欲动的诸国,又能安稳的坐在整个青州,取得这场九州逐鹿的最终胜利。 可这等美梦,还没做几天,事情就急转直下。 仅过了半月,到了四月下旬,大梁派出的第一波援军,还没离开京畿梁郡内呢! 更糟糕的消息,就从南方传了过来。 东海郡传来奏报,自己境内出现大股楚军,数量多达数十万,所过攻城略地,烽火处处连绵。 短短数日之间,已有大片府县沦陷,郡府附近,都甚至出现了楚军身影。 形势危急万分。 东海全郡都有沦陷的风险,仅靠郡府之力,已经抵抗不了楚军,急求朝廷支援。 消息传回,大梁又是一番震动。 东海郡虽然处于梁国腹地,并不与各国交界,不算边疆地区。 可该郡西面临海,有着数千里海疆。 近年因为东海海寇肆虐的缘故,梁国为了海疆安稳,便在沿海诸郡安插了大量的守军,又广修堡垒,用以遏制海寇登岸。 于是为了防备海寇,除了原有驻军外,两国还波派了大量兵马,使该军守军人数达到了十万之众。 然而时过境迁。 随着去年楚梁交恶,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尤其是胶东战场的展开,更是让梁国陷入了兵马紧缺的窘境。 于是在燕云庆汇报兵马损失严重,同时请求援兵之后,梁国就开始在境内各处抽调兵马,用来支援前线了。 东海郡便在这抽调之列。 境内十万大军,除了两万战力较差,只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府县兵外。 剩下的一万郡兵和七万战兵,早就在不久前被抽调出去,派往胶东郡前线,支援燕云天去了。 所以等楚军打过来的时候,整个东海郡偌大地方,竟只剩下两万左右的正规军,还是实力较差的二线地方部队。 这点实力,又怎么可能是入境楚军的对手? 陆渊可是派出了九路先锋,每路十万人,用来快速挺进梁国腹地,迅速攻占地盘的。 而作为前线江夏、广陵二郡的江北防线后,与荥阳郡一起的第二梯队,很荣幸的,东海郡受到了楚军的着重照顾。 足足五路大军,五十万兵马,五位陆渊分身,带着兵马进入了此地。 在五个分身的彼此配合下,彼此呼应,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等计谋,在即时通讯下,被玩出了个花来。 东海郡内,仓促间组织起来的防守,以及各地官府自发的阻击救援行动,顷刻间就被撕了个粉碎。 不到十天,东海郡南部诸府,就尽数沦陷。 到了五月初,郡城更是在三路大军,以及三位分身的亲自出手下,仅是一天之内,就被攻破。 随后几日,东海郡的各处城头,就已经挂上了楚军旗帜。 到了此时,五路大军留了一路人,下来看守各地。 剩下四路人,分了两路去梁郡,一边狙击梁郡派出来的援军,一边则sao扰对方国都,以动摇大梁人心,打击两国威望。 剩下两路则继续向东,进攻城阳郡。 准备按照原先规划,一路向东,打穿城阳、任城、营陵三郡。然后与阳夏行营大军,夹击胶东境内的燕云庆大军,完成两军会师的目的。 不独东海,旁边的荥阳郡,也在四路楚军的勐攻下,郡城失守,沦陷大半。 之所以只沦陷了大半,而不是全境失守。 主要还是因为荥阳郡处于边疆,西部还有卫国接壤,除了地方不对外,梁国还在这里驻守了十万边军,还有三位先天宗师于此作证。 总的来说,该郡的军事实力还是不错的。 面对入侵,紧急征发些民夫凑一凑,拿出二十万兵马来,也并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