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苟延残喘 (第2/3页)
br> 好在,在攻打魏国之前,楚国还提前使了一个调虎离山计,把他国内的一半主力给骗了出去。 这对魏国实力的打击,这倒也勉强能抵得上一个行营了。 不过即便如此,两个想要速要灭魏国,依旧有着难度。 就如眼前。 河南、南阳临时爆种,弄出来的三百万魏军,河阳行营想要将他打压下去,就有些困难。 并且这个困难,随着时间推移,还将逐渐加深加重。 唯一还算好消息的,大概就是南阳郡这边,因为楚军突然的偷袭,这里的魏军在反应过来前,南阳郡超过三分之二的府县,便已被楚军控制住了。 后续南阳郡虽然反应过来了,开始征兵爆种,但仅靠他掌控的郡内三分之一府县,总人口加起来,也才五百万左右。 这五百万人口,能爆出如今南阳郡的百万大军,就已经是极限了。 接下来,就算想要征更多兵马入伍,南阳郡的魏军,也没了那个潜力。 所以楚国在这里要对付的魏军,差不多也就一百万人左右了。 倒是河南郡这边。 因为有着南阳郡作为缓冲,得到消息及时,反应快了不少。 虽然楚军的轻兵急进,依旧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交战初期,丢了不少府县。 可等楚军先锋,用尽了最后一口锐气后,反应过来的魏军,很快便重新布置了防线,加强了对楚军的防御。 楚军能够抢下来的河南郡府县,仅到该郡的五分之一。 而河南郡作为魏国重点经营的一个郡,甚至连东都都设在了这里,人口是要胜过南洋郡一筹的。 河南郡总人口约在两千万,此时丢了五分之一,剩下人口也在一千五百万以上。 以这人口数量,进行爆兵的话,拉出三四百万人,是不在话下的。 这个兵马数量,说实在的,已经不逊于河阳行营了。 如果再加上南阳郡的百万魏军,只拼数量的话,还要超过楚军一筹。 不过数量虽然占据优势,但质量方面,魏军就被楚军给彻底碾压了。 青云子率领的河阳行营,约由一百万战兵组成。 而河南、南阳二郡的魏军,原本的战兵,仅有五十万。 如今在楚军的突然袭击下,这些魏军又损失惨重,最终剩下的,应该不到三十万人。 以三十万战兵对一百万战兵,这自然是极其悬殊的数量。 所以河阳行营的楚军,虽然才三百万人,可对上已经膨胀到近四百万的魏军,依然占据了极大优势。 在正面战场上,完全是碾压级别的。 不过魏军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在经过初期交手,吃了好几个大亏后,他们便放弃了正面交锋,把楚军赶出去的打算。 而是采取了死守城池,专注防御的策略。 那些临时征召的民夫,打不了硬仗,但打守城战却没什么问题。 有着城池作为依靠,一个民夫对上一个楚军,完全可以当战兵来用。 靠着这个优势,就能抹除双方的差距了。 面对魏军的死守,青云子还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人就是当起了乌龟,缩在壳内,你能拿他怎么办? 因此试探了数次后,青云子也只能放弃强攻,开始了对峙消耗。 魏军有着本土防守,能依赖坚城的优势。 楚军这边,自然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钱多粮多。 魏军不跟楚军打正面战,而想打守城消耗战,不然是利用了自己的优点,但何尝又不是帮楚军发挥了楚军自身的优势。 别忘了,魏国的粮食,可是有近半来自楚国的。 它国内的粮食自给率,仅有一半而已。 也就是说,哪怕在国内安稳的时候,它也只能满足自身一半的粮食消耗。 剩下还有一半的人,要饿肚子。 而如今,两国大战,魏国原本作为腹地的河南、南阳二郡,都被楚军杀了进来,搅了个天翻地覆。 两郡男丁几乎全都被征召入伍,剩下留在地方的,只有一些老弱妇孺。 靠这些老弱妇孺,能种多少田,能耕几亩地? 所以毫无疑问,今年两郡内,魏国控制区域的粮食产量,将迎来一轮暴跌,是肯定的。 到时粮食欠收,这两郡未能的缺粮,问题可就不是二分之一,可能是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了。 大半人将吃不饱饭。 他们吃不饱饭,就只能活活饿死。 吃土,吃草,甚至互相食人,这种种惨剧,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的上演。 这一幕,若是真的出现。 试问,若你作为被强征入伍的魏人,在知晓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在家里竟然是这种惨状后,还有心思跟楚人打仗拼命吗? 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要饿肚子,亲身经历这种惨状。 这些要是真的爆发了,魏军必然士气暴跌,人心涣散。 别说打仗了,不来个哗变起义,杀光造反,都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仅仅一个缺粮问题,就是两军魏人的致命死xue。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预估魏国潜力之后,明明知晓对方实力不弱,仅靠两个行营可能拿支不下,却还依旧出兵的原因。 那就是对方缺粮。 只要抓住了这个要害,便抓住了整个魏国。 因此,此时在这两郡的进展缓慢,青云子并不着急。 他只是让人固守现有区域,同时清理占领区域内的魏人抵抗力量,配合陆渊发动的铁拳行动,对两郡地方来一次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