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6章截断东郡 (第1/3页)
第427章截断东郡 自五月起,楚军改变了策略,开始在前线投入大量俘虏炮灰后,赵国在东郡的战局,就开始急转直下起来。 楚军在梁郡战场,为了攻打大梁,一口气投入了上百万俘虏,几乎是不计死伤的强攻,所以进展极其顺利。 在东郡这边,由黄林率领的西路行营,进展同样不慢。 经过去年一个冬天的调整,西路行营的兵马经过重新规划,现如今的编制,是一百万战兵,一百五十万的民夫。 而他们的对面之敌,则是以东郡帝丘为核心的赵军,人数同样在一百万战兵,以及八十万左右,临时征召的民夫。 坦率来讲,这份力量虽然依旧略逊于楚军,可只是防守的话,却也足够了。 因此在年初那两月,随着第二次北伐开始,赵楚双方在东郡大战,两边彼此较量试探,都是互不相让,全没露出什么下风。 可到了五月,随着陆渊一纸令下,原本去年楚军抓获的七十万赵军俘虏,还有今年四月,刚刚投降的三十万南阳魏军,通通就被解送到了东郡战场上。 然后原本还顾忌死伤,打起仗来限制颇多的楚军,顿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了自己的纵横驰骋。 上百万不用顾及死伤的俘虏,投送到前线,楚军这边的兵力,瞬间就充裕起来。 尤其是俘虏的集中使用,更是让楚军在某一局部的战场,取得了多达两三倍,甚至四五倍的人数优势。 靠着这种优势,黄林果断采取了针对性突破。 先是重兵屯于东郡中部的白马县,如去年一般,故作迷雾,以此吸引赵军注意。 然后亲率奇兵,以重兵猛攻位于东郡东南方向的瓦亭县,在短短三日内,用十万俘虏的性命,硬是砸开了此城。 东郡东南方向的防御,瞬间被打开了一角,开始向楚军展开怀抱。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 东南防线出现缺损,黄林继续率领俘虏和精锐大军向北突入,直接从后方插入位于白马县之后的凉城。 凉城处在黄河之南,向来就是连通河南河北的重要港口城市,乃是白马前线上百万赵军最重要的后勤基地,也是接收河北赵国各种输往东郡物资的最大港口。 可以说,白马县的赵军主力没了,赵国未必会败,东郡也未必会丢。 毕竟赵国怎么说,也是老牌霸国,雄踞一州,底蕴还是有的。 哪怕一口气丢了上百万主力,但国中拼拼凑凑,怎么着也是能再凑个百来万人出来的。 有人有粮,那就能和楚人继续打下去。 可要是凉城丢了,那么处于河南的东郡,与河北赵国占据的冀州,就将丢失最为重要的一个交通渠道。 此后在东郡之内,赵人虽然依旧还有几个大小港口,能继续沟通河北。 但这些港口所有的物资吞吐量加起来,也不及凉城的一半。 靠这点交通效率,想供养大军在东郡长期作战,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凉城丢了,对于赵人来说,基本上也就等同于东郡丢了。 这也是为什么赵国会把主力大军,设置在凉城前方,三百里处的白马县的缘故。 为的就是屏蔽这处重要的后勤基地,不让楚军威胁到此处的安全。 可如今,黄林绕道千里,不再从雍州方向进攻凉城。 而是领着另一股新到的俘虏主力,还有自己拣选出的精锐。 从青州方向,突袭东郡东南方向的瓦亭城,一举趁着赵人不备的情况下,突破了对方布置的严密防线。 取得突破后,更是轻兵急进,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神兵天将,杀到了凉城之下。 这一举一动,真可谓天马行空,不着痕迹。 而目的,也直白的吓人。 就是奔着你凉城来的。 对于凉城的重要,黄林当然是相当清楚的。 甚至去年,随着他率兵杀进东郡后,几乎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和赵人,围绕着凉城来进行一场场大战的。 只是赵人同样清楚凉城的重要,在率军入侵荥阳郡失败后,早早的就在此聚集了重兵,进行严密防御。 楚人虽然来势汹汹,可好几次大战,死伤了数十万人,也没能拿下此处,甚至连白马县都未能突破。 也正是去年那场教训,让黄林深刻认识到了,白马防线的严密,这几乎不是人力可以突破的。 最起码,在楚军没有五倍、乃至十倍的优势前,是没法突破的。 所以在今年,他并没有死磕此处。 除了故布迷雾,吸引赵军主力外,便把主要突破方向,放在了赵人兵力,更为稀薄的东南方向。 更妙的是,当他制定了这个计划后,本体那边就送来了上百万的炮灰。 这就为这个东南突破的策略,带来了巨大动力。 是不是上百万的俘虏,虽然不可信,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但同样的,这上百万的俘虏,也是一个为所有人忽视的巨大力量。 之前楚人忘记了这股力量,赵人同样也忘记了这股力量。 那么此时这股力量,突然拿出来用,便足以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起到难以想象的奇兵之效。 赵人在瓦亭城防线薄弱,没有屯驻太多兵马。 这并不是他们出现了疏忽,而是经过计算后,认为楚军即便想出奇兵,这股奇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攻陷瓦亭城。 就算楚人心狠,不计损失的攻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