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老将挂帅 (第3/3页)
大战,基本都是由陈泰这位老将来主持的。
常年数十上百万人的管理调动,国内国外方方面面的压力平衡,整个国家数千万人的命运,都压在了这位老将身上。 这一切的一切,都耗尽了他的精力。 就算是先天宗师,也不可能完全变成一个铁人。 长时间高强度的精力消耗,已经让陈泰的生命之火迅速黯淡,渐渐有了不支之感。 因此早在十七年前,在亲自领兵夺下了东郡这片基业后,陈泰就已经渐渐放手了军中之事,把大军征战,交给了后辈。 也就是身为宗室子弟,现如今主持白马前线的赵成。 自己则退居后线,担任了兵部尚书这么个职位,在朝堂响起了清福。 赵成乃是赵国近些年来,新晋崛起的大将。 不仅武道资质奇高,在如今仅有六十岁的年纪下,就已经突破到了先天第二境。 从军以来,历次的大战中,也立下了极为耀眼的表现。 尤其是此前,赵国夺取东郡之战,首功自然是陈泰这位主帅,但主帅之下的战功最耀眼者,便就是赵成了。 出身宗室,实力高强,战功显赫,再加上年轻这一点。 可以说,聚集了这诸多耀眼光环的赵成,天然的就是赵国下一代的军方领袖。 赵国也是按这个标准,来培养他的。 然而,天不遂人愿。 赵成早些年的培养,确实不错,在军队中一步步立下功勋,官阶也迅速提升着,朝着比拟陈泰的趋势发展。 在所有人看来,顶多到六十岁,赵成就是赵国新一代的名将新星。 可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七年前,造成距离名将的标准,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 一场惨败,打动了他的崛起之路。 魏国主动邀请赵徐二国,一起出兵梁国,想要以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彻底解决这场耗时良久的中州争夺之战。 从当时的角度上来看,三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联合起来的实力,已经压过了梁国,并且有明显的优势。 反倒是梁国,经过连年的征战,国力越发疲弊,渐渐有了难以支撑之感。 那时和梁国决战,胜算可谓相当之大。 因此赵徐二国在接到魏国的邀请后,欣然的就跟着这位老大哥,一起出兵了。 赵国这边更是为了培养后辈,将领兵出战的人选,由陈泰这位已经老态横生的老将,换成了精心培养的赵成。 目的就是想借这一场大战,在胜利后接着大胜的威势,推出赵国新一代的名将,好撑起赵国未来百年的军界。 然后,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了。 魏国这个坑队友,实在太不是东西了。 一场大败,引得两个盟友,跟着惨败。 别说大胜了,两国险些连裤子都输掉了。 后面要不是楚国出手了,赵徐二国怕是要将这些年在中州开拓的成果,都给一口气吐出去。 这种情况下,赵成的名将之路,自然大受打击,不可能再实现了。 尤其在七年前,长垣惨败后。 情况危急的赵国,甚至不得不把已经归隐的老将陈泰,重新启用出来,派到帝丘,担任兵部尚书,南都副留守,以稳定大局。 所以时至如今,赵国如今明面上的顶梁柱,依旧只有陈泰这个随时都有可能老死的老将撑着,可谓岌岌可危。 而眼下这种情况,唯一能站出来主持大局,挽救局势的,也只剩下陈泰一人了。 “老将军,你出征的话,身体可还支撑得住?” 听到陈泰请命,太子赵熙神色不由动容。 他知晓,以这位赵国擎天柱的身体状况,这一次要是真的出征,可就真的是扛着棺材出征,随时都有可能耗尽精力,猝死在战场上的。 为国尽忠到了这个份上,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过如此罢了。 “老夫的身体,老夫清楚,伱要说撑个三五载,老夫确实不行。可要是撑个一年半载,那还是没问题的。” 面对太子的关切,陈泰摇了摇头道:“以如今东郡之局势,没了接受河北冀州物资的凉城,我大赵与楚军之决战,也维持不了太久。 最多两三个月时间,便可分出胜负。 以我这身板,足够撑到战争结束了。” 赵熙闻言微微点头,然后看着陈泰认真的脸,终是同意:“既然老将军执意,那东郡之存亡,帝丘之安危,便托付给老将军了。 老将军尽管领兵去前线,这后方诸事,孤在这帝丘城,绝对会看顾好,绝不会烦恼到老将军。” 赵熙取出兵符,亲自交到陈泰手上,认真承诺。 陈泰接过,也肃容道:“太子放心,老臣拼了命,也要护我大赵江山最后一程。” 说完,他拿着虎符转身离去。 马上要调动大军出征,这位老将也要去召集旧部,动员兵马了。 ‘也不知道,数年没到营中,当初那些小崽子,可还记得老夫。’ 离去的路上,陈泰驻足,眺望着清朗的明月,心中带着一丝热血和萧瑟。 这大赵江山,自从七年前的长垣之败后,便一直每况愈下。 时至如今,竟然只能让自己这种老头出征。 唉,罢了罢了,这人生最后一战,只管做好就是。 至于大赵日后,他也看不到,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