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平 (第1/2页)

    第195章平

    北平府按察司衙门。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主官,衙门的官员们,最近都很老实,生怕成为触霉头的人。

    按察使王礼巡视到了司狱司,掌管北平监狱事务。

    有犯事的官吏,有违规的差役,有犯罪的歹徒,有不孝的后生,有欠税的农户……

    北平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司狱姜言得,恭敬的陪着按察使,巡视各狱,检查有没有错关的被害良民。

    终于过了关,没有惹出麻烦,姜言得回头就去了世子府,告诉了朱高炽今日之事。

    “他要查,就大大方方的让他查嘛,这是好事,提高北平的治安环境。”

    朱高炽一边翻看公文,一边平静的道。

    虽然朱棣斥责了他,但没有实际的处罚,和往常一样,朱棣返回北平后,事物虽然汇集到朱棣手中,可处理过后的公文,都会转到世子府,交给朱高炽翻阅一遍,让朱高炽学如何处理政务。

    “正常查还好,怕的是王按察使,打着故意挑出问题的主意,所以下官才忐忑。”

    “他不会不守规矩。”朱高炽不以为然。

    官府怕的是王府不按章办事,为了避免此事,他们才不敢乱来,否则就是给王府乱来的机会。

    官府自己都乱来,王府更能乱来了。

    姜言得觉得王爷的有道理,松了口气,新官上任三把火,谁知道未来北平的局势如何。

    靠着空窗期的优势,王府拦了大权,如果想要回到蓝玉大案以前的局面,三司就要和王府打擂台。

    他们这些下层官员,胳膊腿,实在不希望上面神仙打架,他们遭殃。

    布政使和王府就合作的很好,希望这批新来的主官,也能尽快和王府达成默契。

    “在咱大明朝,不孝顺的人,如果其父母向官府告状,则是大罪,此举有利有弊。”

    朱高炽看完了公文,笑着向姜言得道:“万事有利有弊,一切力度要在度以内,超过了这个度,任何好事都会变成坏事。”

    “按察使巡视各狱,检查有没有错关的良民,如果没有是好事,如果有则要改正,否则事发后,他就会受到处罚,影响他自己的前程,所以他才对你严肃些,你不要自己吓自己。”

    无论执行力度如何,至少规矩是这样的。

    至于人执行的怎么样,除了靠官员们的执政水平,也要看百姓们的抗争水平。

    如果都是老实人,那自然就让官员壮胆,敢做出更过分的事情。

    每一件权贵逼迫老实饶事件,每个变相服软的老实人,他就是促进权贵嚣张的帮凶。

    这些已经服软,忍气吞声的老实人,希望有别的人能出头,可他们的行为,却助长了权贵的声势。

    明中后期的官员,无论如何,在抗争皇权一事上,维护自己权利,敢于付出性命。

    到了清朝,官员们不再抗争,成为了卑躬屈膝的奴才,皇帝放个屁都要歌颂一番。

    两相比较下来,还是明朝的官员要强一些。

    至于灾民。

    那些敢闹事的义军,面对不公,他们吃rou喝酒,杀官屠贵,那些老实的灾民,面对不公,他们卖儿卖女,讨食吃土。

    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统治阶级施舍的,而是百姓们抗争得来的。

    怕死而不敢抗争,也不懂如何抗争,那么他的苦难是应得的。

    作为权贵,朱高炽摸了摸老百姓们的底线,了解了下如今的气氛,心中的底气足了些。

    明初的老百姓,因为人口和土地的原因,只要能吃饱肚子,都是老实人,不满现状的人并不多。

    温饱线以上,康以下,可以让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服帖。

    中国自先秦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舍得一身剐皇帝拉下马的言论之后,老百姓是有抗争精神的。

    比起千年的皇族,就是文明巨大的进步,后世竟然还有人羡慕人家有千年的皇族。

    朱高炽有时候都很迷茫,是先民更有抗争精神,还是后世人更有抗争精神。

    哪怕最愚昧麻木的清朝,还有百姓们组织起洪门等力量。

    大员岛最后一代王爷投降前,还晓得把洪门名单装入铁箱沉入海底,避免落入清廷手郑

    如今官员们的力量大,朱棣担心技术报的内容,引发官员们的关注,所以朱棣禁止了技术报关于部分内容的刊登。

    朱高炽忌惮官府的力量,自然也就妥协了,反正他还年轻,时间还长。

    外面的墨麟,暗访北平一遍,返回了北平城,见到了按察使王礼,把一路所见所闻详细的告知。

    蒸汽机,铁道,垦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