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写故事的人(中) (第3/3页)
好几层粉底,就像嫌我还不够白似的。” “东亚那边是这样的。”韩易点点头,“不过我还是更喜欢你现在这样。”
“现在是什么样?”芭芭拉用手撑住脖颈,侧躺在沙发上,挑挑眉毛,问道。 “运动、健康、自然。”韩易认真地打量着手机里偶尔会卡顿一下的匈牙利姑娘,“你现在……感觉比起我第一次见你,要晒得更小麦色一些了。” “工作需要。”芭芭拉撩起袖子,给韩易展示她的手臂肌rou,“体育画报想让我肤色再深一些,看起来跟泳装更配……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不想让我减肥,希望我就保持自然的体态。出道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要求。” “但确实自然的体态更好啊。更有美感,也更有张力。” “你已经看过了,对吧?” “我看到堤岸了!” “问你话呢。” “哇噢,这里海水的颜色……怪不得叫果冻海!” 韩易铁了心要装聋作哑。他切换到后置摄像头,给芭芭拉分享他现在的第一视角。 韩易乘坐交通船上岸的朗皮亚港与尼斯老城之间,隔着一座城堡山。游客们必须沿着海堤绕个J型的圈子,才能抵达各自的目的地。此刻,韩易就站在J字弯钩的开端,眺望着堤岸之外的天使湾。 BaiedesAnges,这是尼斯人为他们拥有的这片地中海,所冠以的浪漫称谓。 确实如天使一般圣洁纯粹。 若不是亲眼所见,韩易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上竟然会有如此澄澈的海域。最靠近海岸线的地方,是一抹近乎于天青色的浅蓝,稍微向外延伸,又变幻出一层绿松般的土耳其蓝。船儿要向大海的方向驶出两三百米,身下的粼粼波光才会换作迷人深邃的波斯蓝。 这是尼斯的鹅卵石海滩,经水流冲刷,细微颗粒从岩石上脱落,悬浮在水中,再通过丁达尔效应扩散光线后,产生的独特奇观。 一种极难在其他海滩看到的瑰丽景致。 另外,尼斯市政府要求,市政管辖范围内所有海滩的水质和卫生等级,都必须符合欧盟标准。特别是朗皮亚港以西的所有海滩,如果不能通过监测,获得“goodtoexcellent”的水质评级,就得进行封闭整改。所以,除了公共海滩有市政府监管之外,私人海滩的拥有者们也会积极维护海面清洁和海水水质,保证游客口碑与营业时长不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每年六月到九月的旅游旺季,整个天使湾每周都要做一次环境检测,保证水质不会因为游客暴增而下滑。 严格的管控措施,使得数百万观光客的密集造访也无法影响这片海域的纯净。站在锻铁十字架为主要结构的尼斯战争纪念碑下,韩易离海面起码有数十米的距离,但即使离得这样远,他也能清晰地看见海底的一切细节。 也许是生于内陆的韩易见识浅薄,但这确实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干净透明的海洋。 果冻海,名不虚传。 “是呀,果冻海,很生动的比喻。”看着屏幕里蓝到甚至有些刺眼的天使湾,芭芭拉也不禁屏息。 “其实匈牙利也有这么好看的水域。巴拉顿湖,我之前有跟你讲过,也很干净、很美。但是……感觉不一样的。” “对我来说,巴拉顿湖是……家,是疲惫的时候会乘着小船去湖中央坐一天,在桅杆下发呆的地方。” “但尼斯,尼斯不一样,这里……哈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给我一种很贵的感觉。” “很贵?”韩易眺望着不远处的尼斯老城,清一色的棕红色房顶,高度相差无几,间或有一两座明显木秀于林的建筑物,不是钟楼就是教堂,跟伊比萨、里斯本,或者说大多数欧洲的海滨城市别无二致。 “你不觉得鹅卵石海滩就是一种很像奢侈品的东西吗?能让你尽情地享受海洋的一切美妙,却不需要沾上一身细沙,很难清洗,稍不注意还会跑进鞋子、衣服或者头发里带回家。” “你要这么说的话,确实如此。” “而且,你再往城区里走一些就知道了,没人会开着豪车,戴着名表来尼斯度假,跟摩纳哥或者戛纳完全比不了,但是……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比如海边那些遮阳伞下面的位置……一个位置就要四五十欧元,还没算饮料钱,想躺第一排,不然就得早上八九点排队等位,不然就得是他们的VVIP客户,提前预留。” “酒店也是……你看到海岸边最大、最高的那座建筑了没?那个圆顶的。” “没有……啊,看到了,圆顶是棕红,有点褪色的那个?” “是的,就是那个,内格雷斯科酒店,尼斯历史最悠久,也最奢华的五星级酒店。” “看上去确实有些年头了,这外墙。”韩易皱起眉头,一边向前迈步,一边认真观察。确实离得太远,不全神贯注地看,甚至很难聚焦。 “我第一次来尼斯,住的就是那里。” “那算是我……头一回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金钱和权势。头一回接近……” “你的圈子。” 声明:别想歪,不是你们想的那种领略和接近。放心,本书没有那种毒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