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4/5页)
合时宜的街头便装。” “能够获得一位伟人的认真对待,米琪感到欣喜若狂。克里姆特邀请她成为他的专属模特,裸体的也好,不裸体的也好,全都画过。米琪热情地邀请克里姆特到她家里作客,克里姆特也邀请米琪在环维也纳一圈的假日游行花车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街道两侧,米琪的家人们随着人群一道欢呼,他们认为——米琪终于得到了她应有的名气与地位。” 同样,虽然此时的徐忆如辨别不出,但这一切在韩易的眼里都是那样明晰。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每一个缪斯,似乎都跟他现实生活里发生的感情纠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选择了事业,与克里姆特在商场上并肩作战的埃米莉-弗洛格。 旅行期间的意外邂逅,一个夏日的露水情缘阿尔玛-辛德勒。 还有梦想一夜成名,最后被克里姆特推上舞台的米琪。 需要说得再明显一点吗? “埃米莉、阿尔玛、米琪,再加上阿黛尔……” 徐忆如眉头紧锁。 “也就是说,克里姆特同时跟四个女人不清不楚?” “……差不多吧。” 对的,就是四个。 “一个就算了,难免会有意外。三个真的是……有够夸张。不知道阿黛尔怎么能不介意的。”说到这里,小如有意无意地瞟着韩易,轻描淡写地画了道红线,“如果是我,要是我喜……你,另外还有三个莺莺燕燕,我肯定转身就走。谁爱要谁要,反正我不要。” 非常有威慑力的红线。 可惜画晚了。 “我没他那么……sexuallyactive。” 丢下一个含糊不清的答复,韩易急忙继续讲述克里姆特的故事。 “没有听从朋友们的劝告,阿黛尔义无反顾地沉浸在了克里姆特的艺术世界里。他们陷入了一种亲密但是无人知晓的关系,这种关系将会在他们的余下的生命里一直持续下去。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安静的工作室里进行的。他们两个人,都没有留下所发生事件的书面记录。”
“但是我们……好像还是可以从克里姆特的画作里找到蛛丝马迹。你刚才不是说了吗,小如,朱迪斯就是按照阿黛尔的面容和身形来刻画的,几乎就像是照片一样,一比一的复刻。” “可那个时候,阿黛尔已经跟她的丈夫结婚了。”小如低声提醒道,《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的头颅》创作于1901年,那个时候,阿黛尔-鲍尔已经更名为了阿黛尔-布洛赫-鲍尔。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为了让一直受到严密监管的自己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她必须得结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且,她的结婚对象也不可能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就算克里姆特是个忠贞不二的男人,他也还是个艺术家。在那个年代,艺术家是个比花花公子更不受真正的贵族阶层待见的名号。可以与他们共饮,但绝不能接纳他们进入家族。” “好闺蜜阿尔玛可以嫁给古斯塔夫-马勒,因为他们都是艺术家庭,门当户对。但阿黛尔跟克里姆特之间有天堑啊,所以,就算自己不情愿,就算她的所有朋友都觉得费迪南德-布洛赫很丑,她是个嫁给了青蛙的公主,她也得跟费迪南德举行婚礼,组建家庭。” “不爱就可以出轨喔。”徐忆如浅笑着撇撇嘴,“好蹩脚的借口。” “约书亚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尽管在公共场合,奥匈帝国的礼节就像克里姆特画中金色马赛克的外壳那样严密,但实际上,维也纳知识分子的越轨行为在当时却是公开的秘密。社会性的精神分裂症,是他的原话。” “是普遍现象,不代表个人要去效仿。” “如果是我呢?”韩易认真问她,“如果你必须得结婚,但又还是喜欢我,怎么办?” “那我根本就不会结这个婚呀。” “嗯……如果是,你结婚之后才遇到了我呢?” “你就不可能有机会。”小如冲他呲呲牙齿,“我很有原则的喔,我们跟……阿黛尔可能确实有点类似啦,但不要把我真的当成她了。背着老公出去乱搞,这种事情我一万年都不会做。” “那如果是……回到我们去年那个状态,再过个五年……不,十年,然后我到台北来找你,跟你说我其实一直都喜欢你呢?” 说这句话的时候,韩易明显是代入了上一世的自己。 听到韩易的询问,小如微微一怔,随即挤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情……再过个十年,我到……蓉城来问你这句话还差不多。” 这个时空的徐忆如,不会知道那个时空的情形。在她知晓的唯一现实里,韩易和他的家族,才是财富与权势明显高于自己,更有可能无法纡尊降贵来迁就对方的那个人。 在韩易的版本里,徐忆如是阿黛尔-鲍尔,他是那个努力成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人。 而在徐忆如的版本里,韩易是阿黛尔-鲍尔,她……也许拼了命,也没办法成为克里姆特。 得是怎样显赫的成就,才能配得上现在韩易所展现出的这一切呢? 这种假设,让徐忆如和韩易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 在对《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二号》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生平深入了解之前,韩易对艺术品的认识其实相当片面而浅薄。他有欣赏的画家,但仅仅是欣赏他们作品的呈现风格,比如卡拉瓦乔,比如伦勃朗。他们让韩易叹服的,是其对现实世界的精准捕捉和忠实呈现。 但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跟他过于近似的情感纠葛,给了他一种全新的启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一句他曾经听过的名言的重新发现。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韩易曾经认为,一千名观众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