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7 大清皇帝对自己人很吝啬,但对于尔等蛮夷却无比慷慨 (第4/4页)
“找几个手艺精湛的木匠师傅,用楠木做几个箱子。” “箱子要雕花,还要涂金粉。” 李家堡最近大兴土木,把这些工作都很好的隐藏了。 就连黄文运, 也打消了最后的一丝怀疑。 这么奢侈的建宅子,肯定是要好好的享受人生。 大清朝的致仕官绅,名士望族,都是这样过日子的。 2日后, 他携带重金,踏上了进京的道路。 一路沿着大运河北上,住驿馆。 3日后, 李家堡的“使团”出发了。 找了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悄悄离开了西山岛。 从大运河,进入长江后,驶出崇明。 一直在近海航行, 船上,众人都穿着普通的衣服。 黄大圣再次呕吐不已, 趴在船尾,脸色发绿。 看着船后紧随的鲨鱼群,突然他来了兴致。 挣扎着找来了一根长矛。 比划了一下,掷向最大的鲨鱼。 看着被撕咬的受伤鲨鱼,翻滚的海浪里夹杂着鲜血,他感觉胃里舒服了一些。 果然人类的幸福,可以建立在其他物种的痛苦之上。 …… 海船一路北上,距离海岸线不超过20里。 运气不错, 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大狼。 逐渐适应了的黄大圣,和史密斯又开始温习台词。 表情,动作,语言,腔调都烂熟于心。 “黄,你说皇帝真的那么蠢吗?” “大概是吧。” “万一,我是说万一被识破了怎么办?” 黄大圣指着桌子上的生鱼片,嘿嘿笑了。 反应过来的史密斯,脸色大变。 冲出舱室,跑到船尾呕吐去了。 过了半个时辰, 他擦着嘴,虚弱的说道: “我觉得,魔鬼在东方。” “呸,那是你们老家的。大清朝没有魔鬼,只有妖怪。” 史密斯的汉语,比以前好了一点点。 这就是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甚至,他学会了几句怪模怪样的汉语,比如“大清皇上万岁,万万岁。” 关键时刻,来这么一句, 就是核武器! …… 终于,船过了山东半岛。 进入了渤海湾, 水手们立即欢呼了起来,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这其中, 就有两个李郁的义子。 这趟船,李郁给予了厚望,绝不能失败。 半天后,前方出现了一个黑点。 是大沽口的水师哨船。 “快,换衣服。” 史密斯和黄大圣,以及众水手,赶紧换装。 准备迎接和大清朝官方的第一次接触。 哨船上,兵勇们也纳闷的看着这艘怪船。 桅杆上的旗帜,没见过。 是个狮子图像! 官职最高的水师千总,也站到了船头。 他看的出来,对方没有恶意,帆都降了。 …… “尊敬的军官阁下,我们是来自遥远美洲的赛里斯国使团,横跨黑水洋,前来祝贺大清皇帝的60寿诞。” 黄大圣穿的像个骄傲的公鸡,站在船头微微鞠躬。 史密斯,也露出了他的红毛脸。 “哎呀,不得了,快快回港告诉总兵大人。” 海外蛮夷使团,来恭贺皇帝寿诞的消息,像风一般传遍了津门。 知府一听,这是好事啊,祥瑞。 赶紧报告直隶总督, 于是,在港口泊位惴惴不安了一天的众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手持红缨枪的绿营兵,在码头两侧列队。 各色补子的官员,站满了港口。 像学前班儿童参观动物园一样,兴奋又好奇。 总督大人深知皇帝喜好, 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好好的做文章。 在皇上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津门驿馆,被全部腾空。 稍有破损的桌椅,幕帐全部换新。 督标的一位参将,带领麾下50兵丁,负责安保工作。 史密斯和黄大圣,率领小20人的使团,正式踏入了这座城市。 一路上, 爱看热闹的津门百姓,早就挤满了街道。 大沽口总兵,津门知府派出了上千兵丁,维持秩序。 深受李郁熏陶的黄大圣,临时赶制了一个幡。 上面写着, 跨越3万里,朝拜大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