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_第五十五章:二手劳多少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二手劳多少钱? (第2/4页)

  孙广增对于基础医学的研究,的确是有些成绩,本人也是中国实验医学学会的副会长。

    孙广增前年评选院士失败之后,似乎网络上就多了关于他的一些宣传和知名度。

    孙广增也比较频繁的开始和自媒体或者科普论坛以及电视节目进行座谈会。

    而这一次!

    当“转化医学”火爆之后。

    孙广增自然而然的站了出来。

    “这是一种懒惰的思想,科研是目的就是为了创新,而转化医学无非就是一种坐享其成的思维。”

    “我们和国外,和世界的差距还很大!”

    “结果呢?”

    “为了投机取巧,能提出来这样的科研模式,不觉得可笑吗?”

    “从长远角度上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一次饮鸩止渴的行为。”

    “转化医学其实并非是陈恭提出来的,早些年,我们早就开始尝试了。”

    “转化医学,并不新颖。”

    “根本称不上如此大规模的传播或者渲染。”

    “科研不是宣传,不是网红,是要沉下心,屏住气,迈着步子往前走!”

    “我觉得,我们的主流医学科研思维是不能被动摇的。”

    “我们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中国医学已经和世界差距很近了。”

    “我们努努力,必定要站在世界之巅。”

    “中华民族的老百姓,不能懈怠,不能摒弃我们的优良传统。”

    ……

    孙广增的这一番话,慷慨激昂。

    直接让很多不明是否的人,对转化医学多了几分厌倦。

    医学论坛上,陈恭的名字,自然是争议不断!

    孙广增毕竟是前辈,所以……很多人并没有站出来反对。

    可是……

    孙广增似乎意识到了“流量密码”。

    这几天,他开始琢磨起来陈恭的科研工作。

    毕竟,这段时间本来很多人在研究陈恭。

    而这段时间,本身陈恭也遇到了困难。

    那就是……资金告急了。

    他和杨广业齐欢负责的“三羧基循环和动脉粥样硬化”课题,经过了这些日子的研究之后。

    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陈恭对于数据要求严苛,对于分子标志物更是严谨无比。

    再加上指标的繁多。

    几百万的经费看起来多,其实……根本不经花。

    400万的科研经费,显然已经有点不够用了。

    不得不说,科研是真的烧钱。

    但是……

    这也让陈恭更加觉得“转化医学”势在必行。

    试想一下,国家的科研经费是有限的,陈恭不是不让尖端科学发展。

    而是希望不要浪费金钱给那些半吊子水平的二线专家手里,进行超一线的研究。

    太过于盲目!

    每年国家要浪费多少经费?

    偏偏那些研究,动辄过亿。

    这些研究,完全可以转化为很多贴合临床的有效研究。

    看着网上的评论,以及关于自己的争议。

    陈恭也很清楚。

    自己这是得罪人了。

    毕竟,他这言论,直接损害的就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能力,却想要拿到更多科研经费,尝试顶级科研的队伍。

    万一转化医学真的火了。

    难道……人家国自然基金不会考虑?

    所以,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果不其然。

    很快,学校就下来人了,对陈恭负责的三羧基循环进行检查。

    虽然徐通也参与了这个课题。

    但是……徐通也不能说一不二啊?

    再说了,人家符合流程,你有什么问题?

    这一次检查,给陈恭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事儿。

    因为……

    花钱太快了!

    很快,孙广增就对这个事情开始了添油加醋的报道。

    “陈恭是个人才,我不可否认,年轻有为,天赋异禀!”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能也不应该把心思放在转化医学上面。”

    “伱是完全有能力冲击高峰的人!”

    “年近21岁,就有了这样的水平和成绩,你更要踏踏实实往下干。”

    “你得反思,就比如他的第一个课题,几百万的科研经费,不到一年花完了!”

    “继续不继续?”

    “怎么继续?”

    “难道继续要钱?”

    “给不给?”

    “这难道就不是浪费?”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纸上谈兵,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了,踏踏实实的来,这才是正路!”

    原本很多人还对陈恭的实验不了解。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陈恭课题的问题。

    一时间,陈恭再次成为了争议人物!

    网上甚至出现了很多对于陈恭的冷嘲热讽。

    觉得陈恭有多少水平啊?

    就开始妄谈科研!

    ……

    陈恭显然是遇到了人生的第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