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章 都六月份了,春节快到了吧? (第1/3页)
来了! 整个采访环节中最凶险的问题来了! 对于上一个问题,黄维绞尽脑汁,终于给出了一个又吹又黑的答案。 现在,则是针对杨若谦本人的问题。 该如何看待,如何评价杨若谦? 黄维深吸一口气,说道:“杨总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任何直接的定义都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所以我不好说。” 作为记者的段润怎么可能被这种套话就敷衍过去,他紧追不舍的问道:“请问您方便从每个角度,分别说一下您对杨总的看法吗?” 打工人日子人黄维头一天觉得时间能这么难捱,他继续勉强保持着笑容,答道:“那,我就主观的说一些。毕竟杨总是个很神秘,很自主的人,没有人能够真正全面的了解他。” “首先,杨总是个极具魅力的个人,只要是他在的地方,人心就会不自觉的凝聚成一股绳。” 说完这句话之后,黄维挣扎两秒,硬着头皮道:“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他太有魅力,集团在他的领导下发展迅猛,用区区一年时间就走完了友商十年都走不完的路。” “这就导致很多友商都十分没面子,不利于娱乐圈公司的大团结。这是杨总的第一个两面性。” “其次,他是一个大方的人。从集团的福利,和各位记者的行程安排也能看出来。杨总绝不吝啬钱财,每当集团盈利,他就以分红的借口给我们送钱;每当项目亏损,他又会以补贴的名义给我们送更多钱。”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杨总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么多福利会挤占我们的工作时间,导致大家的工作效率降低。或许并不是杨总没有考虑到,而是杨总以自己的能力作标准,认为这么点工作时间就已经足够大家完成任务了吧。” “最后,杨总是一名非常自信的人。我听很多同事说,在创业初期,有很多内部人员,包括合作伙伴都给他造成过不小的阻力。” “可他仍然能够在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成功。” “问题是,杨总的思想太过超前,其他人无法快速跟上,于是就总是会出现大家还没想好怎么做,杨总自己一人就把事情完美解决的尴尬情况。” “这会让拿着全额工资的我们感到愧疚,感到痛苦。” “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恰巧有那么一点能力,能够觊觎杨总所在的殿堂,却不够进入。于是只能在门前徘徊,隐约看到殿堂内透出的光,却敲不开那扇门。” “我颓然而坐,以为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遗憾,却隐隐约约听到殿堂内传来杨总的叹息:我做的还不够。” 一连串堪称信口雌黄的发言之后,黄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给段润留了个微笑的表情。 段润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就是这种感觉! 只有吹捧怎么够? 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客观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采访者和受访者此时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惊人的默契,而接下来的问题,黄维也回答的更从容,更顺畅了。 “请问黄总监,集团对你们公司颁布过什么任务吗?有没有KPI考核?” “岿光集团的下一步是否会聚焦在音乐的制作和发行上?” “……” 各种一针见血的问题被抛出,被回答。 两人从开始客套,到逐渐的熟络,最后甚至已经可以很轻松的聊天,对答如流,相谈甚欢。 采访时间很长,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半,对黄维的个人采访才总算结束。 看了眼自己的速记内容,段润心中满意至极。 要是直接去采访岿光集团的高管,哪能有这个效果? “本次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能接受采访,祝您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黄维纠正道:“应该是再创辉煌,为集团盈利!” 段润哈哈大笑:“对!” …… 此时,杨若谦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收看最新一期的《祖国好歌声》,正看到魏玲上台的场面。 忽然不知为什么,鼻子猛的一痒,打了个喷嚏。 杨若谦连忙暂停视频,从桌子上抽了几张纸巾。 “什么情况,怎么突然毫无征兆的打了个喷嚏……难道又有人偷偷在背后对我策划什么可怕的盈利阴谋?” 看了眼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半,按理说对火花唱片公司的第一轮采访应该结束了。 不知道黄维有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回答记者的问题呢? 但装做有急事的杨若谦又不能自己跑到楼下去看去问…… 这种感觉就像上学时,整个卷子上都是不确定的题目,最后交卷时答案写满,但是心中毫无底气。 只能希望黄维能够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