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我霍氏联络匈奴,乃曲线救汉!(求订阅) (第1/2页)
“为了此事,我等做了不少的谋划,但是未曾想大将军那么快就立下了新君,让我等毫无周旋的余地。” “更让我等未曾想到的是,这新县官跌跌撞撞,居然还真在朝堂上坐稳了。” “如果说我等有什么纰漏的话,那么就是过于优柔寡断了,在孝昭皇帝大行的时候不敢奋力一击,以至于错过最好的时机。” …… 范明友说着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让霍禹陷入到了一丝懊恼当中。 佐君盟是一年前结成的,核心就是在坐的这四个人,而刚才那些年轻武将就是盟内的得力干将。 和老一辈的朝臣武将不一样,这些人是在霍光呼风唤雨的这十几年里长起来的。 他们没见过孝武皇帝和孝文皇帝那样的人杰,看到的是只手遮天的霍光和病怏怏的孝昭皇帝。 所以,他们竟然产生一个疯狂的念头——想让天下换个天命。 在他们心中,大秦二世而亡,大汉说不定就八世而亡了呢。 为了到达目标,他们已经做下了许多丧心病狂的悖逆之事。 任何一件泄露出去,族灭恐怕都是轻罚。 从孝昭皇帝大行到当今县官登基,中间隔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是大汉帝国权力的真空期。 然后,在那个时候,事情实在发生得太突然了,他们来不及反应,同时也以为霍光自己会有一些想法,所以都在等。 然而没想到,他们猜错了霍光的心——低估了大将军对大汉帝国的忠诚。 于是,就这么荒唐地错过了机会。 “姐夫,有话直说即可,此间都是亲族兄弟,毋须遮掩。”霍禹直接地说道。 范明友在赵充国等人面前,是一个还不够稳重的后起之秀,但是在这里却老成持重得多,他点了点头,接着说了下去。 “我等以前冒险联络匈奴,为其提供不计其数的兵器,不就是想养贼自重吗?” “如今,我等和大将军错过了夺位的最佳机会,想要再等一个机会,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 “一旦匈奴被灭,那糊涂的县官定会想办法削弱大将军的权力。” “因此,我等就更不能失去匈奴人这个外援,必须派人让他们提前躲避汉军锋芒。” 范明友说的话非常简单易懂,但是在场的三个霍氏子弟都有一些迟疑。 抛开犯上作乱的念头不谈,大汉几代人都是听着冠军侯和飞将军他们北逐匈奴的故事长大的。 匈奴乃大汉死敌,这是刻入到大汉百姓骨血当中的印记。 以匈奴人养贼自重尚且可以说是利用他们,但是真的要将汉军进军的路线告诉他们,那么事情就全都变了。 “贤弟,匈奴人是我大汉的心头大患,总有一天是要尽数灭掉的,但是此刻,那个住在未央宫里,醉心于奇技yin巧的癫悖之君如何能成事?” “我等如此行事,并非叛汉,乃曲线兴汉也,先佐大将军登基,改朝换代,再举兵灭匈奴,一举两得,忠孝两全,亦是良策。” 范明友分析得透彻,但是霍禹仍然还有一丝挂碍。 毕竟,这是集大汉帝国全国之力发起的战争,成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更何况,我等所行之事,乃是灭族一百次的事情,如果被县官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那我等要如何行事?”霍禹问道。 范明友脸上划过一丝狡黠和狠毒,将自己心中准备已经的想法说了出来。 “立刻就要派人去与匈奴联络,让其避汉军锋芒,只要匈奴不灭,朝堂自然会更加倚重大将军,我等就可以等到机会。” “可如家父所言,我等可以在战场上立功,如此也能将朝堂大势握在手中。”霍禹有些犹豫,霍光先前与他说的那番话,隐隐约约有些打动他,他还是听进去了一些的。 和勾连匈奴人比起来,霍禹自然是更想在战场上再立功。 “立功之事,谈何容易,当年我等率兵攻打乌桓,如果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恐怕也难立大功。” “大将军长于统兵与调兵,但是并不知道在沙场立功的难处啊。” 几人想起了在乌桓打的那场,赢得侥幸的大仗,都沉默不语,范明友所说不假,立功哪有那么容易呢? “就算想要立功,我等还可以与匈奴人做一笔交易,让其留下一些人马,给我等立功用。” “如此一来,即可以立功,又可让匈奴留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