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朕看这大汉,忠臣比jianian臣多!(求订阅) (第3/3页)
约会在何时返程?”
“如果路上没有其余的意外,根据微臣的推算,使团在九月二十就从西域进入匈奴境内了,九月二十七能寻到匈奴王庭,此刻,恐怕已经准备起身返程了。” 匈奴王庭虽然不是一座城,但是没有战事的时候,也不会随意迁徙的——所以,刘贺才要抢在汉军出征之前,让他们尽早出发。 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刘贺有一些吃惊,没想到在自己毫无觉察的时候,使团竟然就已经要返程了。 也就意味着,苏傅使团的使命已经有了一个结果,只不过这结果暂时还没有传回来罢了。 刘贺的心非常急切,很想知道苏武是否接回了自己的家人,很想知道那个叛汉者李陵是否愿意归汉,很想知道刘病己和郭开这两个游侠有没有什么奇遇。 但是,再心急,刘贺也只能安安静静地等下去。 “最快大约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他们的消息。” “恐怕要到十月二十五之后,才有可能知道他们在王庭所发生的事情。” 那就是还有二十日,刘贺只能等下去。 刘贺暂时将此事抛在了身后。 匈奴太远,长安太近,要先解决眼下的事情。 “昨夜回去之后,韦卿可与你的父亲谈过了?”刘贺问道。 “嗯,家父说不管是大鸿胪,还是门下寺长史,都是大汉的大鸿胪和大汉的门下寺长史。”韦玄成说道。 刘贺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意味着,在九卿之中,刘贺又获得了一票,胜算自然又多了一分。 “朕今日让你来,是要你去送一封信,这封信非常重要,所以你必须要挑选信得过的人去送。” “诺。”韦玄成简单地给出了回答。 “韦卿就不想知道,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吗?”刘贺笑着问道。 “既然陛下说这封信很重要,那么微臣只要派信得过人送到即可,至于信中写的是什么,并不重要,也不是微臣要关心的。” “这封信是要送给领兵在外的水衡都尉后将军赵充国的。” 韦玄成神色一凛,昨日在温室殿里的时候,天子可未曾提到过赵充国。 今日天子要给他寄信,那么很多事情就不言而喻了——这赵充国看来也是天子看准的人。 天子现在要给赵充国送信,自然是与在朝堂上削霍的事情息息相关。 “所以韦卿打算派谁去送这封信?”刘贺问道。 “舍弟韦宏,现在是光禄寺的郎官,曾经到西域周游半年,微臣觉得可以派他去送这封信。” 韦宏,在原来的历史线上,会成为东海太守,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韦玄成能让自己的亲弟弟去送这封信,可见刚才所言不虚,整个韦氏一族,已经坚定地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和安乐那个墙头草比起来,高下立判。 “好,此事就交给韦宏去办。”刘贺说完,就从怀中把那墨迹未干的宣纸交给了韦玄成。 “陛下,不需要用传信筒封印吗?”韦玄成疑惑地问道。 “为了预防万一,将信带回去,让韦宏背下来,然后将信烧掉。” 韦玄成有一些惊讶,又有一些感动。 传口谕,这意味着天子对韦玄成和韦宏的绝对信任。 “微臣明白了,定让舍弟不负君恩。” …… 韦玄成只是刘贺要见的第一个人,在他离开温室殿不久,戴宗就带着一个老人来到了殿外。 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公之一——御史大夫蔡义。 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的副手、侍御史之首,在朝堂上有超然的地位。 在大汉初建之时,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军国大事都是皇帝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商议决定的。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其实与天子在权力上有着天然的矛盾,所以御史大夫就成了二者的粘合剂,因此就与天子反而更亲近一些。 除了协助丞相监察、考核百官之外,曾经的御史大夫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百姓群臣向天子上书的章奏,由御史大夫府代天子整理。 但是孝武皇帝开始,御史大夫的这个职责被剥去了,并且并入到了尚书署的权责当中。 这本是孝武皇帝收缴朝权的一个手段——但是现在,却成了霍光擅权专权的工具。 刘贺如果想要削弱尚书署和霍光的权力,那么就要推翻孝武皇帝为巩固君权所做的一些事情——霍光是大汉的“隐形天子”,想要削减霍光的权力,其实就是削减天子自己的权力。 而削减天子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相权”,让三公九卿去分割尚书署的权力。 在三公之中,丞相任宫肯定是霍光铁杆的党羽,刘贺当然不能寄希望于他,那么就只剩下御史大夫蔡义了。 丞相都被孝武皇帝削弱成了摆设,御史大夫就更加是摆设了。 官吏百姓向天子上书一事,原本就是御史大夫所辖之事,那么让他重提此事,就再正常不过了。 大汉忠臣不少,让蔡义来当这个先锋,也是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给你机会,就看你中不中用了。 我有罪,天天想加更,天天都有点写不完,尽量再调整调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