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 仲父认为朕乳臭未干?(求订阅) (第1/2页)
霍党那边一时不出手,刘贺一时之间反倒像是没有了发力的点。 这门下寺的正堂里,一下子就陷入到了一阵沉默郑 罢了,是福是祸,都是躲不过去的,既然现在还没有消息,那么刘贺也没有必要独自费神。 不定仲父真的老了,不定霍党真的没有强硬,不定默默地将这个暗亏吃了下去。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个意外之喜。 趁着这片刻的宁静,刘贺倒是可以先分神将其余事情,先处理一番。 “龚卿,从昌邑新来的三百昌邑郎已经进宫了吗?”刘贺问道。 “已经全部进宫了,暂时编为三屯。” …… 在汉军当中,自然是有固定的编制的。 五人为伍,设伍长,品秩为佐史。 十人为什,设什长,品秩为斗食。 五十人为队,设队率,品秩比百石。 百人为屯,设屯长,品秩比二百石。 五百人为曲,设君侯,品秩为比六百石。 二千五百人为部,设校尉,品秩为比二千石。 再往上就是朝堂上的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及各类杂号将军。 这些将军并不像朝堂百官一样有一一对应的品秩,领取的钱粮俸禄往往是由其另外担任的官职决定的。 就拿张安世来,他所任官职分别是右将军和光禄勋,所以品秩是以光禄勋的真两千石为准。 如今,南军还是北军当中,最基本的军事单位都是——校尉。 不管是南军的中郎将,还是北军的校尉,所辖的兵力都在两千到三千人之间。他们的品秩都是比二千石,和郡国中尉、都尉的品秩相当。 也就是,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昌邑郎的员额应该也在两千到三千人之间。 现在的三百人,距离这个员额还有许多的差距。 “要让他们加紧cao练,朕希望他们能早日挑起大梁。” “按照陛下的要求,这些人都是昌邑国的老实本分的农家子弟,个个都能吃苦耐劳,陛下放心。”龚遂整治他们定是得心应手。 “这些新来的昌邑郎,可都愿意转成募兵?”刘贺问道。 “征召的时候就曾问清楚了,他们都愿意长久地留在长安。” 万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就拿这募兵来——在权臣的手上就是坏的,在子的手上就是好的。 “朕赏赐给他们的地,都分配妥当了吗?” “在他们出发之前,就已经划给各家各户了,每户都是百亩的上田。” 按照大汉律令,只有要立下军功才能获得国家分配的土地,但是子额外的赏赐自然不在这当郑 刘贺现在还不能给所有的大汉兵卒都赏赐土地,但是至少要先把这些“子的私兵”给喂饱了。 更何况,这也能起到一个千金买骨的作用。 等征讨匈奴的十几万大军归来之后,刘贺是一定要组建一支新军的。 这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汉军的战斗力,更为了彻底肃清霍党在军中那盘根错节的势力。 到那个时候,这三百昌邑郎,会成为这支新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更要在他们身上下足血本。 “那此事就有劳龚卿了。”刘贺平淡地道。 “职责所在,陛下言重了。”龚遂连忙道。 问完了“刀把子”的事情,就得问“钱袋子”的事情了。 “丙卿,今年少府大约能有多少的进项?”刘贺向丙吉问道。 “今年我大汉倒也算是风调雨顺,既无灾,也无人祸,微臣这个月带着寺中的属官算了算,少府约有八亿钱的进项。” 少府所能收到的钱粮,大约是大司农的三分之一,如此看来,大司农今年起码可以收到二十多亿钱的租赋。 不管是少府还是大司农,所收的租赋一定是够明年的开销了,而且定能剩下不少。 新农具是在这个秋才开始在三辅地区全面推广的,暂时还看出太大的成效,起码得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看到此举给下带来的好处。 许多事情,急不来;急了,也没有用。 “租赋当中,钱粮布帛会各占几成?”刘贺问到。 “各种织品占一成,钱占三成,各种粮食占六成。” 大汉的租赋当中,地租以缴粮为主,口钱算赋则以交钱为主,丝绸一类价值高的物品也可以折算为钱。 这数额巨大的租赋,一部分会留在郡国中,以供各府衙的日常开支;剩余的大部分则要越以三辅地区,供给朝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