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9章 仲父发兵三处,朕只灭一路!(求订阅) (第1/3页)
“县官是何时与刘病己相见的?”张安世问道。 “我是在两个月之前得知此事的,那个时候,县官与大将军可还真的是情同父子。”丙吉笑道。 张安世再次叹了一口气,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忧虑,而是因为放心。 天子心思如此缜密,眼光如此深远——大汉天下安矣,大将军危矣。 而在放心之余,张安世越觉得一阵庆幸和一番后怕。 幸好自己谨慎小心,没有将张家与霍家绑在一起,否则如今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今日,跟在天子身侧,心中虽然同样焦急不安,但是至少名正言顺,不至于受到心中那忠孝之心的谴责。 然而张安世心中又生出了另一个小小的疑问。 这丙吉为何会与刘病已如此熟悉,而天子为何又要将此事告诉他呢。 内心的谨慎让张安世没有把话问出口,只是暗暗地记在了心中。 他今天知道的秘辛已经够多了。 在长安城和未央宫,知道太多的秘密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危险。 “子儒可还有什么疑问?”丙吉问道。 “丙公此番开解恰到好处,让我豁然开朗,我已经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张安世由衷地说道。 “如此就好。”丙吉笑道。 就在这时,天子身边的小内官已经走到了门外。 这个内官对着两人行了一个礼之后说道:“两位府君,县官已经醒了,宣你们进殿议事。” 二人相视一眼,再无多话,就跟着樊克走出了偏殿。 …… 温室殿里,刘贺坐在上首位,光禄勋张安世和少府丙吉正一左一右地坐在天子对面。 丙吉年龄比起张安世要虚长几岁,刚刚更是为张安世指点了迷津,所以心照不宣地由他来与天子奏对,上奏今日他们在几个衙署的所见所闻。 而直到这个时候,张安世才发现,这平时不声不响的丙吉,处理实务朝政的能力居然不弱——难怪曾经当过大将军府长史。 可问题就来了,比自己更像“霍党”的丙吉。为何能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信任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对大汉的忠心吗? 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不知为何,张安世又想起了刚才两人提起的刘病已。 难道是因为此事吗? 张安世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但是他的胡思乱想很快就被打断了——因为天子开口了。 “听了丙卿的话,朕能不能这么理解,这三个衙署从上到下的属官吏员,几乎都是仲父的人,而如今他们几乎已经全部称病告假了,所以全部都无法开衙。” “属官吏员倒不一定对大将军死心塌地,受其胁迫者才是多数。”丙吉说道。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那刘贺所想的法子,应该就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了。 “那朕希望你们能给朕一个确切的时间,这三个府衙如果几日不开衙,就会到不可收场的地步?” 这不好算,毕竟不是一斛等于十升这种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既然天子问到了,丙吉和张安世就没有理由说不知道。 一番短暂的讨论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结论。 “其余的事情都还好说,最为紧要的是大司农所辖的租赋征收之事,每天那么多的钱粮粟米和布帛运来长安,如果一连三天都入不了仓,那么恐怕就会造成堵塞。” 大司农管着存放钱粮各仓署,如果这些仓署不能正常收钱收粮,那么从关东地区运来的租赋也就没有了去处。 到时候,堵塞东城郭和官道还是小事,万一遭来各路贼人的惦记,那可就是一件大事了。 虽说这十几年来,大汉始终都是国泰民安,但是在刀尖上舔血的山贼水匪也仍是常有出没,钱粮遭抢的事情不能禁绝。 到时候,堵在官道上的这许多钱粮,就如同一只只待宰的肥羊,一定会引来许多贼人的觊觎。 面对这财物的诱惑,许多好人恐怕也会变成坏人。 而为了护住这些钱粮,不知道多少亭卒、属官和吏员要在外打熬,自然更会让人心浮动。 丙吉说的三天,恐怕已经说得十分保守了。 刘贺听着,心中立刻就有了更明确的想法。 不管仲父发兵几路来犯,只要打掉那闹得最凶的一路,其余的几路自然也就安生了。 “如今,这三个府衙就如同仲父派出的三路大军……” “其中大司农这一路大军的战力最强……” “朕以为,这朝局如战局,不管仲父几路大军前来,只要能扑灭气势最凶的那一路,不仅可以灭其实力,更可以灭其士气。” “所以,朕决定先将大司农这一路大军击退,如此一来,其余两路大军自然也就会不战而退了。” 刘贺缓缓道来,当讲完那最后一句话,抬起右手拍向了面前的几案上——这一刻,他还真有一些运筹帷幄的将军模样。 天子的这番类比非常恰当,张安世和丙吉也非常认可。 “陛下对兵法颇有研究,真是让微臣佩服。”张安世发自内心地说道。 这“奉承”倒让刘贺有一些不知所措了,他转瞬笑道:“朕只不过是从赵充国老将军那里学到了一鳞半爪而已。” 这哪里是什么赵老将军的真传呢,分明是“离得胜”将军的真传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