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8章 陛下的铁链,勒住老夫的脖子了!(求订阅) (第1/3页)
霍光长叹了一口气,那场已经过去了五六年的朝堂之争,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那时,上官桀和燕剌王刘旦屡次上书污蔑霍光有罪,孝昭皇帝非但不信,反而越发亲近霍光而疏远上官桀父子,这为霍光后来发兵平叛埋下了一个伏笔。 “夫人,那时的孝昭皇帝信任老夫,而如今的天子不站在老夫这边。” 是啊,现在与那时最大的不同,就是天子的大义并不在霍光这边。 当年,一边是燕剌王旦加上官桀再加桑弘羊,另一边则是霍光。 最后霍光能够取胜,最大的因素就是孝昭皇帝无条件地信任霍光,着就让霍光有了大义,可以用大义来调动大汉帝国的力量。 有大汉帝国在霍光店的身后,上官桀和上官安父子再如何密谋,也不过是蜉蝣撼树罢了。 但是现在的情形却与当日的情形彻底反了过来。 抛开民心向背不谈,蔡义和张安世等人的身后有天子“撑腰”。 自己这个大汉头号的忠臣,只能处于下风。 这就是霍光越来越觉得窒息的根源。 “夫人,如今看起来,是老夫错看了县官。” “你我原以为县官只是一时糊涂,才做了这个错事,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县官恐怕不会在一朝一夕就能悔过。” 这简单的道理,霍光一旦点破,霍显又怎么可能听不懂——天子就算是被jianian臣蛊惑,那也是发自于本心。 “夫君,要不要派人给禹儿他们送信……”霍显颤着声音问道。 霍光转过身来,用深邃的目光看着霍显。 这些话,任宫前天就说过一次。 直到今日,这个提议,霍光仍然不敢想。 而且,这又过去了两天的时间,大军更是不知道在大漠里移到了何处。 就算想要送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信能送到,也是远水接不了近渴。 一切都顺利,距离长安最近的田顺所部,最快也要一个多月后才能返回长安。 可要是不顺利的话,此举会引发许多的恶果。 军合力不齐,这是兵家的大忌。 只要有一路大军擅自撤退,那就有可能打乱整个北征匈奴的方略,进而引发不估量的后果。 这样的教训,在大汉帝国不只一次地发生过。 “老夫已经想过了,不能如此行事。” “可是,明友和禹儿不在长安,夫君恐怕难以让县官醒悟啊。”霍显说道。 “夫人放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用不了几日,几路汉军的捷报就会从前线穿来……” “到时候,即使这大军尚未回朝,仍然可成为老夫的助力……” “那时候,大汉百姓自然就会知道谁才是朝堂上的栋梁。” “所以,捷报传来之日,就是县官来认错之日。” “更何况,老夫是大汉的忠臣,又未曾做过任何有损大汉的事情,县官杀不了我。” 霍光虽然有一些专横跋扈,但是对大汉却没有丝毫的亏欠,是朝堂上第一忠心的朝臣和功臣。 无故诛杀朝臣,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天子不敢这么做的。 “那夫君的意思,我等还要继续等下去吗?”霍显有些不满地问道。 迟则生变,等下去变数实在太多了,可如今除了等之外,霍光似乎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明友他们在立下的战功越大,县官对老夫的仰仗就越大,霍家就不会有危险。” 看到霍显还想要发问,霍光又接着说道:“夫人且宽心,此事不必再多言了,老夫自有主张。” 霍光说话的语气很是强硬,霍显虽然想要再劝说几句,但是已经没有开口的机会了,只能失魂落魄地点了点头,目送霍光向正堂缓缓走去。 霍显在年轻的时候,见过太多悲欢离合了,让她对灾祸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 现在,她已经感觉到,一场灾祸正逐渐来到了霍家的上空。 可是,她只是一个妇道人家。 虽然能在夫君的身后帮着出谋划策,但是如果男人真的傲慢起来,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如今,自己的夫君就是如此——即傲慢又固执,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霍光刚才说的头头是道,但是霍显却始终觉得有一些不放心。 不能让夫君在这错得离谱的路子上走下去去,自己得再帮他一把。 想到这里,霍显就已经在内心做出了决定。 她离开了正堂,径直就来到了淳于衍的房中。 正值淳于衍要出门,她见到霍显之后,连忙就站住了,恭敬又小心地向霍显行礼。 “你这是要去何处?” “回禀夫人,我正准备去接两个孙儿来府中。”淳于衍说道,“他们能来府中小住,真是托了夫人的福。” 霍显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未置可否地说道:“今日来找你,是有一事要与你说。” “禀告夫人,那蔡家和张家的事情,我已经安排下去了。” “此事有你在做,我很放心,今日找你是有另外的事情。”霍显说道。 “夫人只管吩咐便是。” “来替我写三封信。” 霍显和淳于衍的身世相仿,但是机遇却非常不一样。 前者在大将军里爬上了高枝,获得了荣华富贵和令人艳羡的权势。 后者则跟着名医在民间打熬,学到了一身高超的医术和识字本领。 霍显生性多疑,并不是很相信那些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