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9章 给朕的老师上尊号,封侯爵!(求订阅) (第3/3页)
class='gcontent2'> “朕今日来得匆忙,未带祭品,但是仍然要给圣人上几柱香,行弟子之礼,聊表心意。” “诺。” 王式连忙吩咐下去,博士官田王孙拿来三柱香,点燃之后呈送给天子。 刘贺接过来,不发一言,抬脚迈进了殿中。 三两步之后,他就来到那块牌位面前。 这块牌位比高庙里太祖高皇帝的牌位要小上两圈,却同样是用红色的篆书阴刻而成的,上面只有“先师孔子之神位”这几个字。 简约而古朴。 闻着那有些刺鼻的香火味,刘贺毫无没来由地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倘若年轻的太祖高皇帝碰到了孔子,会不会拜他为师呢? 如果拜孔子为师,太祖高皇帝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也许,太祖高皇帝会是一个子路那样的学生吧——既能护住孔子周全,又能把圣人骂得跳脚。 想到此处,刘贺规规矩矩地在孔子像的前面,行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拜礼。 这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是做给院子中的那些儒生和属官看的。 穷其一生,孔子几乎都没有与权力发生过关系。 但是如今,他的学问却成了权力的来源,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孔子的学问没有对错,而是后来人用错了地方,而刘贺要让儒学回到它应该有的位置上,让它为大汉百姓造福。 因为没有祭品,刘贺对孔子的这第一次祭祀就草草结束了。 当他返回院中时,却发现熙熙攘攘的属官儒生的眼中,都多了一些别样的敬意。 刘贺站在屋檐下,清了清自己的嗓子。 接下来,他要说的这番话,会在此处引起轩然大波的。 “自古以来,天下君王至于贤人甚众,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先师孔子虽为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朕特此下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封孔子为褒成宣尼侯,爵位由孔子第十一世孙孔安国所嗣。” 站在最前面的儒生最先听到了这道诏令。 他们先是一愣,但是很快一个个就激动得涨红了脸。 接着,这道诏令就口口相传,朝着后面的人群层层散去。 片刻之间,整个太学彻底沸腾了起来。 不管是给孔子上尊号,还是给孔家封侯,都代表着天子对孔子的尊敬。 身为儒生,当然也是与有荣焉。 太学令王式没有想到天子会如此“莽撞”地下诏,原本还想去劝阻,让天子不要如此匆忙。 但是当他看到院中那些年轻的儒生激动的模样时,暗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天子这一步,走得虽然有一些冒进,但也许可以取得奇效。 此时,天子和霍光的角力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能获得儒生的支持,绝对有益而无害。 想到这里,王式往前走了一步,就在天子的面前拜了下来。 “陛下尊师重道,圣明之至,实乃是我儒生的典范,微臣谢陛下之恩!” 有了这一个领头的,其余的人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全部跪倒了下来,向天子行礼谢恩。 “众卿平身。”刘贺镇定自若地说道。 王式等人保持着拜礼的姿势,过了片刻之后,才站了起来。 和刚才相比,这院中的气氛又缓和了一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诸博士官和博士弟子不必在此处虚耗去光阴,都下去读书吧。” “至于各郡国的官员,暂留片刻,朕有几句话要嘱托你们。” “诺!”几个博士官领着几百博士弟子再次行礼之后,就陆续向后院走去。 很快,整个院中就只剩下那百余个郡国属官了。 这些郡国官员当中,既有长史也有守相丞,他们都是专门负责郡国上计事宜的,所以又被成为上计官。 他们一年要来长安两次——年初的上计和九月的核报,每次都要呆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离得近的郡国还好,上计官们至少还有休息的时间;而离得远的郡国就苦了,上计官不是在长安城,就是在来长安城的路上。 要忍受路途上的风吹日晒不说,更要远离自己的妻儿老小,是一个苦差事。 想要早点完成上计核报的事情,早点返回家乡,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众卿舟车劳顿,这一路也辛苦了。” 这些官员品秩低微,几乎也都没有见过天子,自然不知道当今天子这副亲民的做派。 他们骤然听到这句问候,都有一些惶恐,幸亏刘贺及时出言制止,否则又要跪倒一片了。 “众卿昨日想必应该知道了,丞相任宫突然病重,暂时不能对各郡国今年的上计进行核报。” “丞相病得突然,朝堂一时没有应对之策,所以只能委屈众卿暂时在这太学里抄书,一边歇息一边静心等待。” 一众属官连称不苦,都听从天子安排。 “不过,朕已经想好了,这上计核报之事不可耽误,因此……” 刘贺笑了笑。 “这上计核报之事,就由朕来亲自来cao持,众卿看这是否可行?” 这就是刘贺今日来太学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掌控地方郡国,要从这上计核报之事开始。 求订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