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陛下对五铢钱如此痴迷,天下无人能敌!(求订阅) (第2/3页)
边拿过一张纸,通过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将通胀和通缩的原理、危害和应对之策,讲述了出来。 这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未到弱冠之年的天子尊尊教导,接近知天命之年的贡禹恭敬聆听。 旁人若是看见了,一定会觉得有一些滑稽,但是定然也会被这求知好学的一幕所感染。 终于,在那半壶茶水完全凉下来之后,刘贺将其中的各种关节都讲明白了。 时间仓促,难免有一些粗浅,但是凭着贡禹对货殖贩卖之事的精研,想必很快就会逐渐想清楚其中的关节。 钱币铸造和货物生产之间关系,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实际上影响深远。 水衡都尉每年铸造的五铢钱绝不应该只是天子手中的敛财工具,更应该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要用来调控天下货物产殖的丰简。 “如何,贡卿对朕所说的这些事都听明白了?”刘贺笑着问道。 “陛下……是如何想到这些关节的?”贡禹捧着那几张写得满满当当的纸,如获至宝,根本不愿意放下来。 这倒让刘贺一时有些语结,他总不能说自己是和西域以西一个姓马的人学的吧。 一时,刘贺就起了玩心。 于是他半真半假地地一本正经地说道:“朕在昌邑国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名为马刻嗣的老儒,此儒生自述是端木贡的再传弟子,精于货殖贩卖之事,朕向他问学三天,才明白了这些事情。” “马儒真乃神人也!”贡禹感叹道,他接着又看向天子说道,“陛下也是神人,想必已经尽得马儒真传,可惜微臣未能与马儒相见……” “贡卿不必气馁,朕已将马公所传之学,尽录于此书之内……”刘贺说罢,从案下摸出了一本线装手抄的书。 此书不厚,封面上写着《钱币货殖学》五个大字。 里面只不过是一些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后世人人都能引用出来挥斥方遒,但是在这个时代仍然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贡禹看着这本书,眼中流露出了一种“贪婪”的光芒。 “此书,朕就赠予贡卿了。”刘贺说道。 “陛下当真?” “自然是君无戏言!”刘贺说道。 “谢陛下赐书之恩,微臣……” “贡公先莫谢恩,朕让你去办的事情还未说完。” “陛下只管下诏,微臣定当舍身而为。” “朕想让你去水衡都尉担任水衡尉丞,算清楚每年应铸五铢钱之数量,量入为铸。” 水衡都尉是赵充国,但是他是领兵的武将,并不管衙中之事,贡禹可以先当水衡都尉丞,他日再转正。 “陛下……”贡禹一时哽咽,出任水衡都尉丞不仅让他的品秩得到提高,更让他有了施展自己才学的机会。 “贡卿可愿意去担任此职?”刘贺问道。 “陛下有诏,微臣不敢不遵,定会尽全力而行的。” “好,那朕即刻任命你为水衡都尉丞加中常侍。” “诺!” 这只是刘贺要谈的第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也要让贡禹去做。 “贡卿,除了这铸钱的事情外,朕还有一事要你去做。” “微臣恭候陛下下诏。” “龚卿刚才也说了,大汉想要兴盛,就必须要让天下的人口旺盛,朕希望你在水衡都尉上任之后,同时再想一个问题。” “如何让天下的人口增长再快一些。”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想要控制更大的疆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而要提高生育率,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这是贡禹二十余年来想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他没有想到天子竟然又一次问到了点子上。 这一次,贡禹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问道:“陛下为何知道微臣对这人口之事也颇为上心?” 这又把刘贺难住了,这次总不能说是看了《贡禹传》得知的吧。 但是很快,刘贺就想到了一个人——贡禹的同窗王吉。 “是王吉与朕说过的,他与你是同窗,对此事也有一些自己的见地。” 贡禹点了点头,并没有起疑心,反而是顺着说了下去。 “以前我等一起读书的时候,王吉确实与微臣讨论过此事,他的看法比微臣的更加直白露骨。”贡禹说道。 这王吉恐怕是最早提出要晚婚晚育的人。 他认为男子和女子都不应该太早行嫁娶之事。 如果嫁娶太早,那么往往未知为人父母之道就先有子女,会因为教化不明而让子女早夭。 与其这样,倒不如等男女懂事之后,再行嫁娶之事。 从刘贺的角度来看,王吉的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略微推迟一些成婚的年龄,不仅对子女有好处,对父母也有好处。 如果霍光早一些听到王吉的这个“晚生晚育”的说法,那么一定不会那么着急让上官太后入宫。 稍有耐心一些,孝昭皇帝可能就不会早夭了,更不会没有留下子嗣。 真是莫大的讽刺。 “朕听说,这王吉加冠之后才娶亲,二十有五才生子。”刘贺笑道。 “正是,此事在同窗之间,已经成为一段笑谈了,但是微臣反倒赞同他这种看法的。”贡禹笑着说道,已经不似刚才那样局促了。 “如何让大汉子民旺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贡卿不用cao之过急,可以先到长安城去走走……。” “问一问北城郭的那些百姓,看看他们为何不多生养,如何才能生养。” “只有搞清楚了事实如何,朝堂才能想出合理的方式,引导百姓多多生养。” 刘贺说得很温和,与刚刚“徙民往陵县”时那强硬的态度截然不同。 他深知生养子嗣乃是人之本性,是不能用强力去推行和阻挠的,只有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君臣二人又在温暖的温室殿中谈了半个时辰,才结束了这次谈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