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330章 三请三辞,天子亲政;骤然发难,霍光惊慌!(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章 三请三辞,天子亲政;骤然发难,霍光惊慌!(求订阅) (第2/3页)



    会不会趁着这几日,又留了什么后手?

    虽然绣衣卫没有带来更多的消息,但是刘贺仍然不得不担心——难怪,历代天子都有一颗猜忌的心,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还好,刘贺没有等太久,霍光站了起来,来到了殿中。

    “陛下登基数月,朝堂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世人称颂……”

    霍光往后说的就都是一些世人称颂天子的套话和空话了,毫无新意,但是又不得不说。

    至于其他的朝臣们,都微微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几案,不动声色地听着。

    “尤其是老夫病倒的这几日,陛下仍然能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密而无一疏。”

    “郡国上计核报之事、郡国赋税收缴之事、北方各城整修之事,无一偏废。”

    “老夫甚是欣慰,忽觉陛下不仅有明君之姿,更已经是明君,因此……”

    “因此,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博陆侯霍光,恭请陛下亲政!”

    说完这句话,神情冷漠的霍光就郑重其事地在殿中拜了下来。

    从霍光开口开始,刘贺的心就狂跳不止,恨不得此刻就答应下来。

    但是,他现在却要装出不动声色的模样,等待其他朝臣的表态。

    “老臣御史大夫蔡义,附议大将军,恭请陛下亲政!”

    “微臣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附议大将军,恭请陛下亲政!”

    “微臣宗正刘德……”

    “微臣少府丙吉……”

    “微臣廷尉李光……”

    大将军要让天子亲政,这个消息这几日来在长安城早已经是人尽皆知。

    霍党得到了大将军的消息;帝党得到了天子的消息;墙头草嗅觉敏感,自然也能闻到一些味道……

    所以,此刻是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这前殿中间,很快就拜倒了许多人——和那一日百官对“霍光”群起而攻之的情状,居然有几分相像。

    但是与那一日暗藏的刀光剑影不同,今日的气氛融洽之极。

    正大光明掌握朝权的机会,就摆在了刘贺的面前,他只要轻轻点头,就可以收入囊中。

    但是他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多言。

    三请三辞的套路,在昌邑国的时候他就演过一次,如今在长安城还得再演一次。

    刘贺“一让”道:“朕如今才十五岁,年龄尚幼,恐怕不能亲政。”

    这为了让刘贺与上官太后能母子相称,而“虚减”了的岁数,对刘贺而言是一个隐患,要趁机一并解除。

    “陛下原本已经十九,当日只是为了更好地承嗣才改小了几岁,如果因此不能亲政,老臣万死难辞!”

    站出来说话的是蔡义,当日正是他想出的这个“馊主意”,如今就让他来唾面自干吧。

    蔡义脸不红心不跳地接着说道:“此事不难办,再将上官太后的年龄改长十五六岁,两难自解!”

    这一来一去,上官太后就从十五岁的少女变成了三十五六岁的少妇,蔡义还真是个人才——那恐怕孝昭皇帝的年龄也要改。

    还好,一个女人,一个死人,其实不是那么重要了。

    刘贺“二让”道:“朕虽十九岁,可仍然未到加冠之年,为有学而先为政,恐怕遭世人非议。”

    大鸿胪韦贤说道:“孝武皇帝十六岁行冠礼,周文王十二岁行冠礼,周成王十五岁行冠礼,天子有天命,无需二十亦可行冠礼,符合祖宗成制礼法。”

    韦贤的话只说了一半,这些君王虽然行了冠礼,但是恰恰都没有亲政,不过后半句话与今日之事相悖,所以略过不提。

    刘贺“三让”道:“大将军辅政十几年,大汉一日胜过一日,继续由大将军辅政,我大汉才能更加兴盛。”

    霍光有些迟疑和不悦,但是仍然说道:“老夫只是臣子,怎敢与天子相提并论,陛下若不亲政,老夫当场碰死在此。”

    三请三让的“表演”在群臣配合之下,圆满结束了。

    刘贺再也没有假模假样的必要了。

    他从榻上站了起来,朝前走了一步,作勉强状说道:“朕虽惶恐,但众卿陈请,不能推辞,朕愿意亲政!”

    “陛下圣明!”

    “众卿平身。”

    三请三让,不是过场,更是证明。

    原因很简单,权力从来就不是别人让出来的,而是自己抢出来的。

    能够让跋扈的辅政大臣霍光让出权力,已经证明天子的能力了。

    从今日开始,大汉权力的中心正式名正言顺地转移到了天子的手上。

    名正言顺,非常重要。

    而投桃报李,刘贺也要把自己允诺的东西给到霍光。

    “大将军霍光,辅政三朝,劳苦功高,朕赐其丹书铁券,卿可免三死,子孙免一死!”

    刘贺这句话让拜倒在地上的朝臣一阵议论。

    丹书铁券倒是常见,可是能免死的丹书铁券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一时之间,这前殿中的朝臣里,不管是左还是右,都有一些恍惚和震惊。

    免死三次,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在大汉,君权还不能像后世那样独断专行,仍然要受许多事情的约束。

    这丹书铁券中的另一半是要收藏在高庙里的,这意味着即使是天子都不能有反悔。

    “仲父可愿意领受此赏赐,不领的话,会让朕寒心的。”

    “天子大恩,不敢不受,老臣霍光,谢陛下赏赐!”

    君臣礼仪备至,颜面上也无懈可击,堪称典范。

    天子亲政,本应该还有许多礼仪,这是太常和少府谋划的事情,刘贺以“节省用度”为由,减省了一切繁复礼仪,再次得到称赞。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君亲政更是如此。

    刘贺有许多想立刻就办的事情,但是却不能今日就办,否则难免有一些cao之过急的嘴脸。

    还要再等几日,朝堂上的许多事情就可以开始动手料理了。

    那么今日,他就要当好这最后一日的傀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