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只要仲父不谋反,朕立霍氏血脉为太子!(求订阅) (第1/3页)
除却天子,这新尚书署重要的官员一共有十六人。 领尚书事三人,六部尚书六人,六部御史六人,加上掌玺官一人。 他们会成为大汉朝堂上新的“重臣”——至于其他中朝官,只是以备咨询,起不了大作用。 除去霍光这个总领尚书事之外,也就是还有十五张坐榻。 每一张都至关重要。 刘贺看到了霍光的迫切,但是他没有直接说出定好的人选,而是先把入尚书署的标准摆了出来。 “这重建之后的尚书署,比以往更加紧要,这六部尚书的权责与原来的尚书亦不可同日而语。” “领尚书事、六部尚书和掌玺官的人选,要从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中挑选。” “至于行监督之责的六部御史,则可以放宽到千石。” “仲父觉得如何?” 霍光点了点头,没有提出异议,这一点他已经猜到了——要是放几个六百石的官员进来,霍光倒是不会反对。 “除了仲父是总领尚书事之外,其余两位尚书事朕属意于御史大夫蔡义和丞相任宫来担任。” “只因任卿仍然抱恙,所以暂时由丙吉代行其责,等丞相病愈之后,再来尚书署即可。” 霍光、蔡义和任宫同为三公,共同出任领尚书事,也说得过去。 任宫告病也是不得已的事情,霍光只能接受丙吉暂代任宫的安排。 刘贺暗笑,任宫恐怕不会有机会来当这领尚书事了。 “兵部尚书由赵充国出任,兵部御史由范明友出任。” 范明友是霍光的女婿,威望和资历都不如赵充国,能够担任兵部御史,霍光非常满意。 “户部尚书由田延年担任,户部御史由贡禹担任。” 田延年被天子敲打之后,一直与霍光保持着距离,但毕竟是多年的霍党,霍光可以接受,至于贡禹是谁霍光并不在意。 “工部尚书朕还没有想好人选,由韦玄成暂代,工部御史由禹无忧担任。” 这二人资历浅薄,品秩都没有两千石,但工部所辖之事并不受霍光的重视,所以他并没有太多异议。 “礼部尚书由刘德担任,礼部御史由韦贤担任。” 和工部一样,这礼部所辖之事也都是一些“名重于实”的事情,霍光自然更是看不上眼。 “刑部尚书由李光担任,刑部御史由黄霸担任。” 李光是当朝的廷尉,出任刑部尚书正合适,他也算半个霍党,霍光很放心。那黄霸只是门下寺司直,想必也不敢反对李光。 “吏部尚书由张安世担任,吏部御史由萧望之担任。” 前面的安排,霍光都能接受,但是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霍光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似乎很是不悦。 萧望之早年就蔑视过霍光的权威,霍光对他并无好感。 张安世则极有可能是天子身边的“佞臣”,将来一定是会对霍氏不利的。 对于这两个人,霍光怎么可能喜欢呢? “吏部尚书只能任免和考评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任免,必须得到朕的首肯,仲父不用担心。” 天子不阴不阳地补充了最后的那两句话,意味深长,半实半虚地戳破了霍光的心迹。 这既是在打消霍光的疑虑,也是告诉霍光此事是刘贺深思熟虑的决定,已经没有更改的可能了。 木已成舟,霍光只得沉默地点了点头。 “至于这掌玺官,朕决定让魏相来担任。” 魏相的名字一出来,霍光的脸色就更加难看了。 以前,霍光是朝堂上说一不二的领尚书、大将军、大司马,这魏相就不买自己的账。 如今魏相担任掌玺官一职,虽然看起来权力不大,但是实际上却能否决尚书署所有诏令。 对霍光来说,是最大的掣肘。 这魏相如果完全不为大汉的江山着想,一味只想着和霍光作对的话,那么可以让霍党在整个尚书署中寸步难行。 有这样一个死对头在眼前,霍光又怎么可能开心得起来呢? “仲父,朕看你有些不悦,是对这人选有什么意见吗?”天子问道。 如果站在天子的角度来说,这些“入署”的朝臣选得非常周到——巧妙而又公平。 既有霍光的亲信,又有霍光的政敌,还有摇摆不定的墙头草。 包含了前朝留下来的旧臣,又有刚刚从各郡国征聘来的新人,更有天子潜邸的近臣。 总之,纵使是霍光,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是正因为这人选实在太过理想,所以才让独断专横惯了的霍光觉得不适应。 被人掣肘,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陛下圣明,比老夫看得要远,老夫不敢有异。”霍光其实并没有回答天子的话。 不敢有异,那就还是有异,只不过不敢说出来罢了。 刘贺心中暗笑,这就是不愿意放下权力的烦恼,一旦手中的权力被分割,那就如同自己的rou被割了一样痛苦。 “朕知道这里面有一些人与仲父有隙,仲父自然会担心他们公报私仇,而影响大汉的朝政。” 霍光有一些惊讶,没想到天子竟然可以那么“得体”地将自己的疑虑说出来,对他已经是非常体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