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7 皇帝下诏夺霍光兵权,大汉真的变天了!(求订阅) (第3/3页)
c2' class='gcontent2'> “嗯,朕相信仲父对此事是不知情的,朕也希望朕错怪他们了,但是不查明真相,朕一刻也不能安宁。” “仲父,朕再问一次,现在能让范明友等人率领十万大军返回长安城吗?” 霍光没有答也不敢答,因为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现在,他但凡说一个“能”字,那么就留下了口实,天子立刻就能将他下到诏狱里去。 霍光恐怕不是想着如何让范明友他们回来当自己的助力了,而是该想想怎么保住他们的性命。 保住他们的性命,就要先保住自己。 “仲父不说话,那那此事就由朕来做主,仲父是否有异?” 天子这是要夺自己的兵权了? 霍光眼神一暗,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他没有拒绝的理由,拒绝可就是造反。 “请陛下下诏。” “好,如此甚好,仲父起来吧,不必跪着了。” “诺。” 如今,摆在刘贺面前的是三个选择。 上策是派出三个武将去夺范明友等人的兵权。 但现在的朝堂上没有比范明友等人更有威望的武将,随便派几个人去只会去送死。 中策是让范明友等人先单独返回长安,兵将分离,变相夺他们的兵权。 但范明友等人不会坐以待毙,见到诏书的那一刻一定会立刻起兵谋反。 下策是先将范明友等人稳在边郡,等韩增所部和赵充国所部回来之后再处置。 可却也让范明友等人有了更多的联络时间,久了也容易生变。 这上中下三策对比下来,上策选不了,下策太保守,就只剩下中策可以选了。 既然不管怎么做,都夺不了范明友等人的兵权,那么刘贺能做的就是不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回长安城。 说得简单直白一些,就是要用中策来逼他们:乖乖听话地回来当然好,真的反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丙卿,朕来说,你来写,仲父和蔡卿看看可有不妥当的地方。”刘贺说道。 “诺。”出自于三人之口,所传递的意味却是截然不同的。 “范明友、田顺、田广明所部将士,风餐露宿,深入不毛……虽未取得大捷,但仍然有功于大汉。” “但今冬风雪骤降,匈奴贼寇恐狡诈多变,恐仍会侵扰我大汉边境。” “故令范明友所部和田广明所部驻于灵武县,田顺所部驻于五原,以备匈奴贼寇。” “为犒赏三军,慰勉思乡之情,屯驻边郡之时,一日当发三日钱粮。” “范明友、田广明及田顺三人,立刻回长安面圣,陈述征北军情。” “军令如山,不可违抗,抗令者斩!” 其实,刘贺对这诏令不抱太大的希望,能不能让范明友等人幡然悔悟是个未知数。 而霍光细细地听着,对天子的忌惮和敬佩又多了几分。 这诏令下得非常巧妙,不仅顾及到了范明友等人的颜面,更考虑到了普通兵卒的实惠。 “一日发三日钱粮”这一举措,可以让安抚好大部分将士的心,可以让他们乖乖地呆在边郡而不生异心。 这些底层的将士就是如此,得一点蝇头小利就会满足,根本看不清大势。 “三位爱卿,你们觉得这诏令还有什么要改的地方吗?” 蔡义和丙吉对军务不甚了解,也没有什么“歹心”,自然对天子的诏令没有任何疑问。 而霍光也提不出其他的异议了。 “仲父是大司马大将军,朕还希望你能给这三位将军各写一封信,让他们依诏行事,仲父可愿意?” “此乃老臣的分内之事。”霍光很是不情愿地说道。 “那事不宜迟,现在就写吧!” “诺。” 霍光的不情愿,被刘贺看在了眼里,他没有多说一句劝勉的话。 不管情不情愿,只要愿意动手做就可以了。 很快,霍光的三封信就写好了,而刘贺的诏书也定了下来。 诏书送到魏相手上加盖玉玺,就立刻派人连同霍光的三封信一起快马加鞭地向三个方向送去。 遭遇一场“新败”的霍光没有在尚书署多停留,有些颓丧的辞别天子。 当他离开正堂的时候,午时的报时钟声恰好响起。 各部尚书和御史也分别从厢房的小阁里走了出来。 他们站在屋檐下,看到了天子送别霍光的那一幕。 天子气宇轩航背手而立,虽然仍然不停地叮嘱大将军要走得慢一些,但是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伸手去搀扶。 而大将军的脚步也有一些踉跄,他脚步急匆匆地穿过尚书署的院子,没有回应任何人的问候,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衰老的气息。 大汉的天,看来是真的要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