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351章 我乃汉臣,只认刘氏天子,不识霍姓将军!(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1章 我乃汉臣,只认刘氏天子,不识霍姓将军!(求订阅) (第3/3页)

nt2'>

    一阵迟疑和沉默之后,这些饱经风霜的边郡汉子们点了点头。

    没有高官厚禄做诱惑,死后甚至连名字都留不下,更不知道坟上是鲜花还是狗屎。

    但是一个“汉臣”就能让他们义无反顾了。

    “来,放箭,将他们射走!”

    “唯!”

    灵武城西城墙上的这百多个材官拉开了手上的角弓,从垛堞缺口处瞄准了城下的骑兵。

    “放!”

    “嗖嗖嗖!”百来支铁箭齐刷刷地射了下去。

    这些角弓力度不过一百多石,威力中规中矩,但在这样近的距离上仍有可观的杀伤力,当即就射翻五六个期门郎。

    “再放!”

    瞬间,又有三四个人应声而倒。

    城下的霍山没想到这梁延年竟然真敢放箭,顿时是有气又恼,恨不得立刻就冲进城去,杀光这些狂人。

    但是,百余名骑兵根本就攻不破这灵武城,只得下令暂且撤退。

    城上的材官们一看叛军逃窜,连着放了几轮箭,又让十几个叛军沿路倒下。

    “停!”梁延年高声下令,材官们才停了下来。

    看着地上叛军的尸体,材官们都有些兴奋,抑制不住就兴奋地欢呼起来。

    梁延年也跟着“嘿嘿”笑了,但是这笑容中难免有一些苦涩。

    这几十个人,在那七万大军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灵武城能不能撑过今日,恐怕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从下令放箭的那一刻开始,梁延年就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了。

    接着,他就在城墙上来会巡视,一边安抚着士兵,一边派人将灵武县尉宋礼找来了。

    宋礼也已经五十岁了,身材魁梧,但也有了一些老态。

    梁延年和宋礼品性相投,私下的关系很好,两人今日分守两处。

    “你立刻派人到城东去,准备将那三万斛粮草尽数烧掉。”梁延年说道。

    “烧掉?那可是军粮。”宋礼吃惊地问道。

    “今日还是军粮,明日就是叛军之粮,全部烧掉,一粒粟也不能给他们!”梁延年发狠着说道。

    “叛军搜不到粮草,恐怕会对百姓不利。”宋礼说道。

    “修礼,这三万斛粮如果落入叛军之手,恐怕会有更多的百姓遭殃啊。”

    梁延年话里的意思宋礼又怎可能不知道。

    面对眼下这种局面,莫要说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只能成全“一美”也很难。

    “下官晓得了。”

    “再挑处最能骑马的使者,立刻给南边那几座城送信告急。”

    梁延年又想了想,接着说道:“再派一路前往长安的信使,这一路不走驿路,直接将信送到未央宫去,以免节外生枝。”

    梁延年和宋礼都有不开城门的骨气和魄力,但是谁知道其他城池的县令都尉也能如此呢?

    “另外,打开西门,让城中的百姓逃出去吧。”

    梁延年回首望向城内,心思万千。

    昨日,他们将百姓疏散进城的时候就已经人心惶惶了。

    百姓不知道要袭击他们人的是谁,但是却都感受到了大战前的压迫感。

    “叛军恐怕很快就会围城的。”宋礼说道。

    “能逃多少就逃多少吧。”

    然而,梁万年的话音刚落,突然就听到身后的材官们发出了惊呼。

    两人立刻转头向西看去,那几千叛军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他们要开始攻城了!

    在这辽阔苍茫的北地,这几千人看起来也不算多,可后面还有几万叛军呢。

    但那都已经不重要了,哪怕只是眼前这些叛军,对梁延年来说,就已经难以应付了。

    梁延年对着宋礼苦笑了一下,说道:“你看,不用再犹豫了,所有的人都逃不走了。”

    “使君,下官可以派人将使君的老小送走。”宋礼压低声音道。

    “阖城的百姓都在这里,本官的家眷自然也要在此处,他们走了,军心是要乱的。”梁延年故意高声说道。

    一旦城破,其余的人也许还能活命,但梁延年的家眷只会惨死。宋礼不知道再如何相劝,因为梁延年说的没错。

    “去烧粮草吧,事不宜迟。”

    “唯!”宋礼郑重地行军礼道。

    梁延年拔出了腰间的环首刀,来到了城楼的檐下,这里立着一面巨大的战鼓。

    这虽然已经是一面几十年的老鼓,但是仍然可以敲得响。

    梁延年身形瘦削,背对着晨光显得更加黝黑,但是不知为何,却有少年将军的风采。

    他看着远处的叛军,举刀指向前方。

    “击鼓,上城,守御,杀敌!”

    “唯!”鼓手答道。

    急促厚重的鼓声响了起来,传到了四面的成楼上……

    它唤醒了其他的同伴,沉重的鼓声从四面汇聚到一起,在灵武城上挑动起了紧张肃杀的气氛。

    越来越多的人从城下涌上城墙,有材官、亭卒、卒役和普通的老百姓。

    人人自危,人人不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