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414章 百姓忙过年,皇帝定新俗;鞭炮驱邪祟,火药终登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4章 百姓忙过年,皇帝定新俗;鞭炮驱邪祟,火药终登台! (第2/2页)

的谋划做准备,等鱼自己冒头。”

    “唯!”

    ……

    第二日,就是腊月二十四了。

    小除一过完,就意味着大汉的百姓们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大雪又纷纷扬扬地下着,但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

    和后世过年喜庆的氛围不大相同,大汉过年的气氛更为庄重和肃穆。

    因为在大汉百姓的心中,仍然觉得“年”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不祥之物。

    所以过年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辟邪祛秽有关。

    跳腊鼓驱疫,挂神茶郁垒驱邪,烧爆竹除山魈……

    虽然孩童们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在上了年岁的老妪老翁眼中,都是不可马虎的大事。

    稍有不慎或者是不敬,就会给阖家带来巨大的灾祸。

    除了祛秽之外,自然还有祈福。

    为保来年生活的平安和顺,人们还要祭祀大大小小许多的鬼神以及自家的祖先。

    在众多的鬼神当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至高无上的泰一神和保佑一家平顺的门、户、井、灶、中这五神了。

    要祭祀的鬼神祖宗很多,那么自然少不了祭品,所以过完小除之后,家家户户就要着手准备各种各样的祭品了。

    富者要准备山珍海味,王侯之家甚至会摆同色的三牲,寻常百姓用一个猪头和几条束脩亦可,赤贫者贡豆饭也行。

    总之,大汉的鬼神都知道要体恤百姓,不会向人间需索过多。

    那些对祭祀牺牲要求太多的鬼神,反而早就被人间抛弃了,大汉百姓虽然信鬼神,但前提一定是省事和实用。

    今年,长安城的百姓们给鬼神祖宗准备的祭品格外多,倒不是生活变富足了,而是因为这一年长安城杀伐太重。

    尤其是这两个月,长安城里因谋逆而被枭首磔刑的人成百上千。

    负责行刑的刽子手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北城郭最繁华的地方没有一日是不死人的。

    刚开始看还有几分新鲜和激动,看多了,就变得心惊胆战了。

    人们不禁就会担心那些死去的鬼魂会寻错路,上错门。

    多备一些祭品,讨好家里的鬼神,守住自己的门户,这是一件上算的事情。

    反正,鬼神享用之后,百姓也还能吃到自己的肚子里。

    当然,今年到了年底其实也多了一些新气象,平添了一份喜庆。

    天子通过《长安月报》向民间推行了不少“新风俗”。

    贴宣纸写成的对联,给十四岁下的孩童发压岁钱,要吃寓意来年生发的年糕,还有名为舞狮的百戏……

    而最令百姓津津乐道并好奇万分的,是正月初一要在北阙烧的“鞭炮”——一种闻所未闻的东西。

    过年的时候,大汉百姓要将竹子放到火中去烧,用竹子爆裂发出的声音来驱除邪祟,名曰“爆竹”。

    而《长安月报》上说得很清楚,鞭炮点燃之后,会燃烧发出巨响,比“爆竹”的动静大万倍,更能驱邪避祟。

    比爆竹的动静大万倍,这是一个什么动静呢?

    真有这样的神物,那倒是不用害怕邪祟了。

    所有的这些新风俗,都让百姓们对新年多了一些向往。

    总之,不管是准备着给人过年,还是准备给鬼神过年,只要是过了小除,就都越来越忙了。

    割rou量酒、准备吃食、写买对联、更换桃符、赶制新衣……四处都热闹非凡。

    不管是北城郭还是北阙甲第,又或者是尚冠里和戚里,处处都人头涌动、摩肩接踵。

    在这来来往往的行人当中,夹杂着一些神色匆匆、鬼鬼祟祟的人影。

    这些形迹可疑的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壮年男子,他们虽然把头上的斗笠压得很低,却难掩凶狠的眼神。

    在他们那肮脏的袍服下,都有凸起的地方,一看就知道下面藏着硬物或者利器。

    这些可疑之人从偏僻的小巷窜入街道,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又隐藏回了阴暗中。

    而在长安城北城郭一处不知名的田庄里,也有纵马的骑士不停地进入,似有六七十人。

    寻常的百姓们自然注意不到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但是仍然有人在更高的地方,冷冷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年中的最后几日,注定要在动荡中度过的。

    求订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