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8章 朕认为董仲舒太狭隘,其言不如改成【百家合流,独宗儒术】! (第1/2页)
“韦阁老刚才说得言之凿凿地说这算吏、匠人、农民、法吏之中,出不了人材……这似乎有几分武断了。” “朕以为算吏可是儒生,匠人可是儒生,农夫可是儒生,商人也可是儒生,那么这法吏自然更可以是儒生。” “儒术既然可以起到匡扶人心、明礼教化的作用,就更不应该避世,也不应该把三教九流排除在外……” “而是应该将天下人都变做儒生,将百家之学尽数归入到儒术当中。” 说到此处,刘贺停顿了片刻,让在场的几个朝臣咀嚼了一番这几句话之后,他才继续往重点讲去。 “昔日,董子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振聋发聩,余音犹在,让大汉一统。” “但是今日再看,朕以为董子此言论未免有一些狭隘,百家之学仍有其可取之处……”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子身上,众人没想到天子竟然贬斥董子的言论,难道又有什么惊人之语吗? 就连已经为天子才学所在折服的韦贤,都再次有些愤怒起来了,那好不容易白下去的脸色就让又开始涨红了。 在愤怒之下,他有一些恐惧,他生怕天子会脱口而出,说出“不再独尊儒术”的暴论来。 若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韦贤做好了死谏的准备——他会当场撞死在这殿中! 可是,天天没有给他殉道的机会,天子接下来说的话,让韦贤觉得又惊又喜。 “所以朕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该改一改,改成‘百家合流,独宗儒术’!” 这八个字微言大义,刚一出口,就让这殿中所有的朝臣耳目一新。 天子不是要把百家废除,而是要将百家归入到儒家当中,让百家成为儒家的分支! 如果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的是当下和未来的事情。 那么“百家合流,独宗儒术”却能连带解决以前过往的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念提出来不过几十年,这让儒家的地位在朝堂和民间飞快提高,但是百家日益衰落。 作为后来人,刘贺自然知道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儒术最终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占据着牢固的地位,几乎是无可动摇。 但对于生长在当下的人来说,却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想象不到儒家后来会成为一个超越君权的庞然大物啊。 因为在之前的几百年来,他们看到的是百家的轮流登台而已——儒学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春秋战国时是百家争鸣,大秦之时是法家当道,大汉前百年则是黄老道学,到这几十年才独尊儒术。 如此算下来,儒术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竟然是最短的。 这也是韦贤站出来冒死进谏的原因。 天下的大儒也担心天子再一道诏令夺去儒术的尊崇地位。 毕竟法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的实力仍然很强,其余各家也还或多或少有一些拥趸。 哪怕是最没落的墨家,不也还有游侠这种遗存吗,不还是被低微平凡的工匠奉为祖师? 天子如今提出“百家合流,独宗儒术”,自然是要把百家的精髓吸收到儒家当中来,用儒学来解读拆分百家之学。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比,这新举措更柔和但是力量更强大,可以在不声不响当中,逐渐消化掉其他各家。 既然想要吞掉其他各家,那就应该容纳其他各家拥趸,变得更加开明。 所以,要将法吏算吏这些人都融入到儒生当中,而不是将其排除在外。 其实,这也不是刘贺的首创,在之后的一两千年里,儒学同样吸收了百家的一些理念,形成玄学、心学和理学,乃至新儒家。 而在现在,儒家不也已经将阴阳家的阴阳灾变之说,融会贯通到了儒经当中吗? 只不过,刘贺觉得这个进程要更快一些,吸收容纳的内容和要旨也要更务实些。 另外,还有一层不能说的意思,反过来看,这儒学变成这样,还能叫儒学吗——这也是消解儒学的过程。 另一边,韦贤也想清楚其中的关节了,更看清了天子下的这盘大棋。 他顿时觉得自己刚才的反抗有一些可笑:似乎自己目光短浅,而天子没那么癫悖。 难怪天子刚才提到科举考试的时候,要求各科的考生均要加考一门以儒学为基础的明经。 原来是逼着所有人都去学儒经啊。 以前,其他各派的拥趸想要出仕而不得,索性就不出仕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