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破龙脉 (第2/3页)
正敬业地往灶里塞柴,闻到了菜的焦味,才大叫起来。 干娘风一样地离去,孙一波夸张地擦了把脸上的汗,看看岳融,岳融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 两人继续耷拉下脑袋打盹,客厅里又恢复了安静,只剩头顶吊扇转动的吱嘎声和边上的大黄狗吐舌头的呼呼声。 未过多时,干娘的一声“吃饭喽”平地炸雷般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她仍旧赶着特有的风急火燎的步伐,把一盘盘菜端了上来。 岳融发现桌子一字排开了三碗糖醋排骨,就问孙一波:“你很喜欢吃这个?” 孙一波点点头,道:“干娘做糖排特别好吃,我从小喜欢吃她做的这个。” 岳融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吃到了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排骨的酸味和甜味刚好调整到最佳结合点。 干娘特意把排骨切得很小,看上去和别家做的糖排有明显区别,味道也更入味一些。 岳融和孙一波轮流扫荡这三碗排骨,很快就碗底见空。 干娘乐道:“想不到我还是做少了,这样吧,你们晚饭还在这里吃,我再给你们做一些排骨。” 孙一波笑着对岳融说:“其实干娘做的其他菜也蛮好吃的,只是我们的关注点都放在这个糖醋排骨上了。”说完帮岳融夹了一些面筋和野生小鲫鱼。 岳融边吃边惊叹这勾魂的美味,真想不到干娘粗犷的外表下有如此细腻的厨艺。 还有一点岳融没有想到:柴火烧出来的饭菜,确实与煤气灶烧出来的不同,有着原生态的香味。 厨艺、灶火,加上这些特别新鲜的食材,诸多因素成就了一桌子的美味。 与干娘非常健谈对应的是干爹的异常沉默,看来上帝都是安排好的,一个健谈者必须搭配一个倾听者。 干爹在一顿饭的时间里一言不发,自顾自抿着香气怡人的土烧酒。 那土烧酒,闻着是香,但劲道特别大,孙一波领教过它的厉害。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年过年,孙一波来干娘家来拜年,被这土烧酒的香味吸引,就偷喝了几口,当场醉翻,不省人事。 也许,男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语言,只需要一些能承载感情的载体,比如说酒。 它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进化史,历经上下五千年,多少豪情柔情,不用只言片语,尽在酒樽里。 孙一波想陪干爹喝上几杯,但想到还要照顾岳融,终究决定不喝了。 饭桌另一头,干娘和岳融正聊得火热。其实都是干娘在滔滔不绝地讲鸡零狗碎的事情,岳融只是一个倾听者。 干娘那一口江浙味特浓的普通话和四处乱溅的吐沫星子,把她执着的火热心情展露无余,也彻底融化了岳融心里的陌生感...... 转眼到了孙一波回龙门古镇的第三天。 天气在伏旱之际竟反常地转阴,有了习习凉风。 孙一波看这天气适合外出游玩,赶紧带岳融去了当地最有名气,也是整个龙门古镇人引以为傲的景点——龙门山。 与古镇清丽脱俗的风貌截然不同,龙门山有着粗犷豪迈的气质。 在这一点上,龙门山更能代表龙门人的性格品质。 龙门山是当地的最高峰,山势陡峭,道路崎岖。 岳融作为女孩子,攀爬起来并不轻松,由于这里没有作为对外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很多山路都是荆棘密布,使得两人的行进速度更加缓慢。 孙一波作为土著向导,不仅担负披荆斩棘、打草惊蛇的任务,更要在精神上鼓励岳融勇于攀登,必要时还得俯下身子,背负她前行。 龙门古镇外围山脉统称为龙门山,主峰杏梅尖海拔一千多米,通往杏梅尖的山路有好几条,为了方便岳融攀登,孙一波选择了一条相对轻松的山路,这是以前砍柴人走得最多的一条山路。 当年的砍柴人确实能吃苦,披荆斩棘不说,光两担柴火,足有一、两百斤。他们挑着担,颠簸行进在崎岖突兀的山林当中,自然而然摸索出一条平坦的道路来。 这些年来,上山砍柴的人少了,荒路上居然长出荆棘杂草来,两旁的树木也更繁茂了些。 岳融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行进,手指前方的山脊说:“你说砍柴的人少了,可你看对面那个山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是不是被砍柴的人砍光了?” 孙一波朝着岳融手指方向望去,那一片光溜溜的山脊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甚是显眼,就像一个美女长了一头乌黑秀发,不料中间斑秃了,真是大煞风景。 他仔细观察了下,道:“你仔细看下那个山脊,都是石头,上面长不了草本植物。” 岳融又望了下,不大看得清楚,将信将疑地问:“真是这样的么?” “当然是这样,我上过那里,很陡峭。”孙一波怔了一会,又说道:“那上面也并非寸草不生,山林的阴面有仙草,能补气延寿,我小时候也吃过。” “哇,居然还有这么高大上的东东,这在神话故事里才能看到吧!”岳融瞪大了眼睛仔细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