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证据 (第1/2页)
刚离开系办公楼,孙一波突然领悟,既然自己能这么轻易进入岳书记的办公室,那么,柳老师必定也能完成这个行动。 或许,柳老师已先一步实施和孙一波同样的步骤,但也没找到有力的证据。 而谨慎细微的岳书记能够轻易让别人进入他的办公室,显然唱的是一出空城计,更不会留下什么罪证,让别人轻而易举地翻出来。 回想起刚才的举动,孙一波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傻事。 难道真的没有证据能证明岳书记出卖国家机密信息了吗? 孙一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垂头丧气的孙一波走在校园里,撞上了边走路边思考问题的求胜,一个烦得走神,一个想得入神。 两人虽同在岳书记实验室共事,但接触不多,交流更少,这次既然撞上了,怎么也得寒暄几句。 孙一波暂时收回游离在外的魂魄,打了声招呼:“求胜,最近在忙什么?” 求胜扬了扬手里的硬盘,说:“喏,这个差点被你撞掉了,我要拿这个去恢复数据。” “恢复数据?” 孙一波问:“恢复硬盘之前删掉的数据?” 求胜点点头,再不和孙一波多说一句,匆匆离去。 恢复数据...... 这几个字眼,令孙一波的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跳加快。 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去查看岳书记实验室电脑中曾经删除掉的数据! 这次孙一波选择的是实验室那台电脑,而非系办公室的电脑,连他自己都说不出缘由,只是一种强烈的直觉。 真正的高人,一定会选择“大隐隐于市”,最危险的地方,或许就是最安全的。 精通计算机的人会知道,如果删除文件后没有在同一磁片上写入文件,即使过了三五年,也能够恢复,而如果删除文件后在同一个物理存储空间上写入新文件,而这些写入的文件刚好覆盖了原来文件的位置,那么,这些旧数据永远也恢复不过来了。 孙一波知道这一点,仍然选择这样做,即使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他依旧坚信,一定能发现些什么。 孙一波再一次策划行动,虽然时间紧迫,还是做足了功课。 他如果明目张胆地在实验室电脑上大动干戈,委实不妥。 这一次,得用上了偷梁换柱的招数。 孙一波先找了块和岳书记实验室电脑类似的二手硬盘,把岳书记电脑上的数据全盘复制到这个硬盘上,然后通过调换硬盘的办法,把岳书记电脑上的硬盘拆了下来,把这块内容一样的二手硬盘顶了上去,剩下的数据恢复工作,就可以用恢复软件在别的计算机上慢慢搞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孙一波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在邮件本地存储目录中找到了几个归档文件,甚至找出了几封两、三年前的邮件。 下一步,他用岳书记的账号登录邮件系统,读取每个归档文件,不厌其烦地从邮件文字和附件中挖掘他想要的东西。 做这些,换作之前的孙一波,此时必定罪恶感满满,他知道,偷看别人的电子邮件,就如同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 而此时的孙一波内心,早已被孤胆谍影的英雄情结所占满,不深扒出岳书记的违法行为,绝不善罢甘休。 终于,数封一个月前岳书记和李部长(李佳浩父亲)之间往来的邮件,被孙一波锁定为直接证据。 孙一波整理了邮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理了下,得出结论如下:李部长让岳书记把导弹控制软件的最终版发给他,并承诺许以重金及职位升迁等优厚条件,岳书记没有同意。李部长随即给岳书记寄出一些贵重物品,岳书记还是没有表态。再之后,李部长跟岳书记提到一个人,此人叫做柳青山,正是沙州大学教物理基础的柳老师,说柳老师想要跟上级反映一些不利于岳书记的证据,希望岳再斟酌一下。最终,岳书记同意把导弹控制软件的正式版交给李部长。 最后一封邮件的日期,正是李部长被抓的前一天。 也就是说,这个软件极有可能已经落入境外间谍组织手中,并为其所利用。 而这个控制软件一旦被非法分子利用,问题将变得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他们可以根据软件分析出导弹的目标设定、运行轨迹等重要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口潜入服务器,进行破坏活动,或导致炮兵发射的导弹打击精准度大打折扣,甚至会调头射向自己的阵地,最终使整个导弹作战体系陷入瘫痪,整支军队也会遭受灭顶之灾。 孙一波焦虑万分,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查这个软件的去向,而作废该软件,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做,顶多浪费实验室同胞们大半年心血,却能避免军队的导弹实体系统受到毁灭性打击。 现实情况容不得孙一波继续等待了,他决定报警,提供岳书记辅助李部长共同犯罪的有力证据,同时建议取消该导弹控制软件在解放军导弹体系中的应用。 这一次,他异常冷静,冷静得近乎冷酷,是一种无需任何依靠,无问东西,完全忠于内心做出抉择的冷静。 事实上,孙一波也不可能去依靠乾隆、大金、柳老师等人,他们或远水救不了近火,或根本不值得托付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