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八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 (第1/3页)
大家回了屋,洗完手,高手高洁主动煮饺子,两人可能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特别喜欢做家务。 盖帘板上的饺子形状各异,杨宛王微包的饺子小巧饱满,像一个个银元宝,柳灵雨包的饺子体现出功夫手法,每一列饺子边一种花纹,高洁包的肚小边大,一看就是从小节省,陷放得少,至于黑兔包的,这是饺子吗,拳头般大简直就是包子。 吃完饭,谢宝白英木狼呆狼给李银河和柳灵雨磕完头放假回家,岳不群得等高洁去京师时随行回家。 今日黄玉迎娶静嘉,地点在农院,静嘉是二婚,所以婚宴在下午。 除了李银河,黄玉没有亲朋好友,静嘉只有一个孩子,其他家人死于逃难途中,所以黄玉准备办成简单家宴,只给李银河发了请柬,其他参加的就是留守农院旗军和六十名孤儿以及两名女先生。 “姑奶奶说去,所以我们都去,茅兄一家,高手高洁黑兔柳姑娘岳不群,一起去热闹热闹。”李银河招呼着大伙赴宴道;“姑奶已经备好礼物,其他人不用准备,活跃气氛就好。 易水湖商行会给治下旗军农户准备红白事补贴,今后旗军农户间送些土产就好,严禁以红白事收礼。” 高洁欲言又止,跺跺脚道;“咱家一个无后阉人,还是不去了,不吉利。” 李银河拍拍高洁肩膀道;“黄玉说了,他义庄出来的,不在乎,热闹就好。你老高活人无数,百无禁忌,黄玉说你在场大大吉利。” 高洁从没参加过一般人家的婚礼,顿时兴致勃勃催促大家出发。 黄玉虽是李银河部下,李氏知道,黄玉和李银河亲如兄弟,参加黄玉婚礼如同参加子侄的婚礼。 李氏以长辈身份准备的礼物,两匹丝绸,两匹棉布,一百石粮票,两套缎面被子褥子,金银首饰玉镯珠宝一箱,香皂肥皂香水一包,冬袄两套,满满一大箱,还放了十枚金裸子压箱。 到了军营,欧阳询亲自带着商行给军官的红事补贴,吃穿用物品,坐马车汇入李银河车队,一起奔涞水农院而去。 黄玉很规矩,只把分给自家的两间暂住小房装点一番,在前院搭了临时囍棚,主宾是李银河,还有孤儿们和留守旗军,自己准备了rou食蔬菜,简单办个仪式就好。 黄玉很知足,谁家也不会把姑娘嫁给看义庄的,看管义庄的只能找个孤儿相依为命孤苦一生,自己有了静嘉和一个孩子,静嘉知书达理识文断字,现在是女先生,还领份薪水,自己的干爹真是坟头冒烟了。 李银河到了石门铺驿站,十五名旗军伤员正好伤愈要回老营,驿丞张强派了马车拉着旗军汇入李银河队伍,先去参加黄玉婚礼。 农院外人喊马嘶,黄玉吃惊地迎出来,头前碰上李银河,李银河笑道;“黄玉兄弟,恭喜恭喜,姑奶和欧阳先生来了,作为见证的长辈,黑兔说自己曾是族中台吉,要做司仪,高洁高手要做伴郎,你看着办。 我们带了熟食,一会添几张桌子。” 黄玉看见高洁高手背着大包正扶李氏下车,赶紧迎上去给李氏磕头,李氏抓着黄玉,唏嘘不已,伤愈旗军赵大安指挥旗军搬着礼品围着黄玉寒暄,都是剿匪战场上的生死袍泽,见了面无比亲热。 一身大红吉服的静嘉迎出来拜见李氏,静嘉结过婚,此次没有在婚房等待,而是帮着照顾客人,经历过灾难的静嘉完全不是昔日的小家碧玉了,落落大方,平日是受人尊重的女先生,掌管养育院,待人接物沉稳周全,李氏孤苦十几年,最是欣赏独立大方的女子,抓着静嘉的手连声称赞。 静嘉满面荡漾着幸福光彩,一边扶着李氏一边邀请杨宛王微抽时间到学校教课,学校有六十名孤儿,年纪从三岁到十三岁不等,养育院还要扩大,暂时从灾民中找到两名女子读书人给孩子们开蒙,工作压力很大。 进了囍棚,六十名男女孤儿起身齐齐行学子礼,茅元仪倒吸口凉气,义弟这手笔大啊!江南豪族也没有安排所有族中子弟进学的气魄,学习,在封建时代是极为奢侈的。 孩子们经历了灾难,失去了亲人,先生们讲了,大家没有流落荒野,冻饿而死,现在能吃饱穿暖坐在学堂中,全是千户大人和老祖慈悲,而且千户大人武力强悍,屡次击败土匪,李千户就是长辈,千户所就是家。 院中许多旗军就是李大人收编改造的土匪,孩子们和这些旗军很熟悉了,面容凶恶,孔武有力的旗军对孩子们很和蔼,说话轻声细语生怕吓着孩子,经常来听先生们讲课。 文武双全的李银河自然成为孤儿们的偶像和依靠,孩子们盼望开了蒙,李大人来讲格物课。 这些孩子身穿旧袄,被静嘉收拾得干净利索,李银河茅元仪欧阳询等郑重回礼,赵大安指挥旗军给孩子们分发商行准备的过年礼物,易州多石产砚台,每个小孩有一个麻布挎包,里面有一小盒易水砚台,毛笔和炭笔各一支,一沓宣纸,香皂肥皂,一包小吃,一本格物新书。 囍棚内充满小孩的欢声笑语,很熟悉的后世教室嘈杂的气氛,不过喜宴嘛,越热闹越好。 大门旗军禀报,涞水知县来道喜。李银河没时间刻意交往涞水地方官,但人家是涞水父母官,专程来访,赶紧和黄玉出门相迎。 涞水知县周详身穿文官常服在大院外踱步,七品文官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