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榆林城备战 (第3/3页)
。
诸位,咱们的情报系统总结了虎墩兔汗的作战方式,各军官,掌柜回去要传达给每一位军士,要进行讨论,多准备应变措施。 咱们最大的优势是,敌人不知道咱们的作战实力,作战方式,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务求保存自己,杀伤敌人。” 第二日清晨,农院商队,文礼商队已经出发,推官骑着马,几名衙役押着八千两银子,两辆大车,跟随李银河一起奔榆林城。 推官拍拍脑袋,易州运输队人员物资又少了,按照运输单据,易州应该运输四万银货,银子一两未见到,货物还是从山阴现拉的,真让人头疼,同知何大人不以为然,让推官不用计较,怎么和北虏部落交割,这是个问题啊! 推官心中苦涩,银两物资短缺了,那虎墩兔手下岂能罢休,这差事没法办了,银货齐全,北虏还要搞事情,现在的状况,估计有性命之忧啊! 唯一让推官满意的是,易州运输队全配备骡马,杀胡口到榆林城山道五十里,半日可达,晚上在榆林城休息。 推官催马靠近李银河道;“李大人,北虏市赏交割时百般刁难,到时,还需李大人帮忙周旋。” 李银河点点头,随意道;“本官定然让北虏给推官大人签了交割文书,不让大人为难。 本官好几百弟兄呢。” 推官撇撇嘴,内地来的武官就知道吹牛,不过,这李银河带的兵士训练有素,令行禁止,身材粗壮,还真有些门道,好吧,既然你李银河搞乱了市赏物资,到时候总归得向北虏解释吧。 推官看着一队军士不断地靠近沿途沟谷,河道,拿着纸笔勾勾画画,好奇道;“李大人,他们做什么?” 李银河矜持地淡淡道;“本官其实爱好文学,是个写书的,走万里路,自然要记录下本官辉煌的足迹,等垂垂老矣,编辑成游记。 塞外苦寒之地,尽是不毛荒土地,这苍头河畔却春风吐绿,待到春秋时节,定然稻花飘香,风景美不胜收,如果不记录下来,回去跟人诉说,还以为本官吹牛呢!” 高手脸色不自然地拨马躲向一旁。 推官大人脸色也是极不淡定,你个抡大刀的武将,大言不惭地写书,让人情何以堪啊!艰难道;“其实兔毛川早有记载的,《水经注》曰:中陵川水,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 苍头河发源于平虏城北郭家窑,在燕家堡流入右玉境,经刘家窑汇入李红河、石匣河、二道河及三道河;北流经杀虎口后称洪河,其间夹有浑河段,再西流入黄河。 塞外苦寒,但是依托黄河水,也有不少水草丰美的米粮川,比如大明的银川镇,朔方,五原,土默川等。 还有,苍头河畔出莜麦等杂粮,极少有稻子,当然,大人拾遗补缺,可能是本官孤陋寡闻没听说过吧。” 李银河拨转马头,厌恶地离开洋洋得意的推官,最讨厌博学的家伙了。 兔毛川由南向北出杀胡口二十里,依山势折向西,沿途虽然多沟壑,但是驿道比太行山石道宽敞平整,有利于游牧民族马军从兔毛川归化城长驱直入大同府西部,杀胡口关城截断大道,位置对于防御北虏至关重要。 明朝曾经在杀胡口关西北四十里修建榆林城,置玉林卫,在附近烧窑制砖。靠近榆林城,路旁有废弃的砖窑,百姓习惯用废弃的烧窑地给该处地点命名。 经过下脑亥,此处山坡陡峭,道路旁紧挨着洪河,能通过的坡道也就几十米,李银河拿出望远镜,拉开镜筒,观察上脑亥地势,文礼商行加一连辎重兵隐藏在坡道上,茄三隐藏的不错,李银河没有发现茄三部踪迹。 经过下脑亥,地势迅速下降,下了陡坡,到达榆林城,榆林城曾是玉林卫城,位于北高南低的缓坡冲击平原上,此时早已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在落日余晖中,诉说着时光的悲凉。 商队暂时停歇,探马和测绘军迅速前出,进入榆林城废墟中查探,勘测地形。 明正统年间,玉林卫迁到大同右卫后,合称右玉林卫,玉林卫撤退时,曾一夜间拆除了榆林城墙砖,修筑了右玉城,此城略成长方形,东西墙长均为一千四百米,南北墙长均为一千二百米,此时黄沙土墙垣风化严重,对于马军来说,进出没有障碍。 探马禀报,城西有敌骑出没,不知道是马贼,还是北虏,城中地基是夯筑,便于立营。 两个主力连,一个辎重连从东门进入榆林城,东门有瓮城的遗迹,沙土墙垣需要每年维修,不然很快就颓毁。 士兵们忙碌地扎营,准备晚饭,推官咋咋称奇,边军也没有三顿饭待遇,这些易州兵娇贵得很。 李银河带领军官实地查探榆林城,测绘军和炮兵在城中央划出界限,明早要放置市赏银钱物资,沿宿营地开始标注距离,每隔一段距离燃起火堆,晚上防马贼,炮兵按照标距,清除灌木等障碍物。 李银河携带了两辆偏厢车,接收了助马堡参将三辆车,一车火药,一车地雷,一车箭杆,箭杆,箭头已经让应四海带回柳屯,三辆偏厢车摆在最外侧,车内有火铳手警戒,火药车,地雷车在最后,披上麻布搭护,由辎重连看护,两个连队分左右两翼展开,外置据马,鹿角,环绕护卫李银河的中军营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