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镜湖映明月_八十四 老子用铁锅拽死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四 老子用铁锅拽死你! (第3/3页)

,蒙古人亦是如此,所以体质并不比关内汉人强,很多牧民一日一餐,一把炒米,一块酸乳,一壶热茶过一天。

    好在右翼蒙古的台吉们收的农税低,一捆麦子,几捆草而已,大阪升汉人辛勤劳作,种些蔬菜,做些买***大部分蒙古牧民过得富裕,比在关内吃的饱,寄人篱下,饱腹而已。

    所以左翼蒙古人到来,汉人以为换个领主交税,开始并未抵抗,唉,没想到,他们要赶尽杀绝啊!”

    李银河叹口气,没有自己的武装,迟早是别人肆意宰割的牛羊。

    李银河转移话题,指指四周土垣道;“柳姑娘,这四周植被太少,微风中依旧是尘沙飞扬,等到大雨季节,暴雨夹杂着泥石流,这谷中有安全隐患啊!”

    柳灵雨道;“这里条件恶劣,所以左翼蒙古人对黄河这片地域不感兴趣,我们挖了一些排水沟,萧铣长老也四处探查,生活问题可以问问萧铣长老。”

    “树木啊?”萧铣长老眯着眼想想道;“在下四处探查路径河流,这片区域河流不少,可是绝大多数秋冬断流,春夏风大雨急,树木无法扎根成活,只有沟谷中有一些灌木,杏树成活,偶尔有几棵榆树,松树,条件恶劣啊!

    北面西面南面多流沙,老夫去过榆林边镇,边军年年清除流沙,环境比咱们这还差,鄂尔多斯部部族人口难以壮大,跟草场恢复慢,易沙化有关。”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极其脆弱,草场是国内最差的草场之一,一经滥垦滥牧,便迅速沙化,李银河叹口气,对萧铣道;“虎墩兔在归化城站稳脚跟,柳屯西部是鄂尔多斯部势力范围,要想把柳屯作为基地,只能在黄河几字东河道两岸深耕,这里条件差些,好在还能耕作和放牧。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这几年柳屯立住脚跟,能够存活的基础。

    条件不好,我们慢慢改善,水利,植被,耕田,牧地,贸易要缜密规划,测绘军在四周绘制地形,柳屯现在的西北高坡得建造战台,控制河道,抵御鄂尔多斯部入侵。

    萧铣长老,您派人带着测绘军在柳屯四周探查一下进出柳屯所有重要山道。

    另外,周围沟谷中有哪些灌木能适应干旱,抵御大风?能移植的数量有多少?现在正值春季,我们现在就要规划柳屯的绿植建设,没有草木保持山坡水土,加固河道,一场大雨就能摧毁农田,村庄。”

    萧铣点头道:“李大人所言甚是,安全方面,西北高坡上有进出小路,鄂尔多斯部能从小路下到柳屯,高坡上河道狭窄,有浮桥沟通两岸,向北可直通黄河南岸的十二连城,此处位置重要,柳屯多起几座窑,砖石供应没问题。柳屯东面落差大,道路狭窄,设一处战台,能抵御黄河方向的敌人。

    在下常年在山陕黄河沿线为部族买卖物资,附近百姓多用沙剌改善荒坡。

    这种灌木好啊,百姓说,地上种一块,地面护一片,地下结成网,沙剌抗旱,抗风,柳屯周边河道沟谷里有大片野生沙剌,普遍高三尺,有的能长到六丈,可种可插活,只是成长缓慢,六年才能长成,不能做木材,耗费大量人力粮食种植沙剌,老夫下不了决心。”

    李银河道;“长老,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六年时间不多,固不住水土,我们防不住水患,保不住农田,谈何生存。

    再说了,能够绿化一片山坡,泽批后人啊!”

    “行!”萧铣下定决心道;“咱柳屯妇孺多,移植摘果这种轻活她们能干,沙剌果是金果果,经年不落,我们搜集了不少,咱们大牲口多,闹病少,多亏这些沙剌果。

    有了灌木固土,还能栽些油松,山杏等耐旱树木,等绿植成了气候,榆树刺槐等高树也可栽种啊!”

    李银河笑道;“长老,不要怕浪费粮食,本官负责战斗和柳屯物资补给,耕作等民事还需长老cao心。

    沟谷之中的沙剌,树木要严格保护,柳屯绿植是从无到有,那些有绿植基础的沟谷要保护,以点带面地发展,牛羊养殖严控数量,柳屯周边大片流沙就是前车之鉴。”

    市赏一战树立了商军威信,以商军两个主力连队为基础,辎重兵补充进主力连队战损缺额,柳屯青壮补充进辎重兵连队,进行基础军训。

    民事方面,柳屯成立管理会,成员由商军,商队,柳屯代表联合管理,柳灵雨为屯长,萧铣负责民生后勤,茄三,应四海负责商贸,柳屯十户自选一名甲长,基本是半自治管理。

    大阪升汉民其实很习惯自助管理,原先各村落按照地域,家族,甚至宗教信仰讨论乡约,形成许多规矩不同的自管模式村落,像柳灵雨这样的部众原先是按照白莲教教规管理。寄居在塞外,其组织能动性和忍受灾难的承受力要大大强于内地百姓。

    大战之后,商军和百姓默默地焚烧了战死同袍的尸体,李银河带领所有商军商队人员进行了简单庄严的告别仪式,战死同袍的骨殖将运回易州勇士陵园。

    柳屯在谷地中建设陵园,安放战死勇士骨殖。

    所有司号兵一起吹响铜号,激昂的号声随着朔风掠过黄土沟壑,飘荡在黄河两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