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零三 陆远,你的价值观呢? (第1/3页)
李银河一行到达应州商栈,雷恒和肖强将李银河迎入商栈。 李银河冲端坐的王点深施一礼道;“王大人辛苦,应州商行能飞速发展,成绩斐然,是大人教导有方!” “不辛苦!”王点起身,托着紫砂茶壶道;“一万两银的薪酬呢,cao劳一些也是本分。” 李银河愕然道;“一万银报酬,谁发的。” 王点嘬口茶道;“当然是你啊,老夫用你的信誉贷从银号提取一万银做掌柜报酬,有问题吗?” “银号没有本人的签押,怎么办事如此草率,大问题啊。” 王点拿出一张契书道;“老夫刷脸作保,一万银多吗?来,签了借款协议,好让银号入账。 实话说,老夫动手晚了,你那个秘书杜鹃,以秘书组的名义从银号借了两万银,当然是你的信誉抵押。 老夫只能提取一万银,被人捷足先登,真是意外啊!” “一个无工资的编外人员搞什么秘书组名义,银号规章有大漏洞,本官回去严查。” 李银河木然转向一旁高手道;“高手兄,以后盗门收徒,能不能加强一下思想品德教育啊!” “盗门收徒,不收则已,一收惊人!”高手面无表情道;“收徒有风险,教拳需谨慎,造孽呀!” 王点将茶壶放在桌上,一旁盗匪赶紧续上开水,王点满意地点点头,对李银河道;“银河小子,陪老夫出去溜达溜达。” 出了商栈,王点指着南方群山道;“那是恒山,老夫在应州设立南北两个商栈,此处是南商栈,在金城古城遗址上,多少铁马金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老夫散去纨绔们捐赠的大量粮食,你怎么看?” 望着远处隐隐约约黛色苍山,李银河幽幽道;“王大人明智,纨绔们捐赠的粮食物资大多来自山西各地,用在大同府赈灾,也是应有之义。 在下回来就是巩固商行现有商道,商行扩张太快,已经超越实力极限,再不管不顾地扩张,基础不牢,就如同脚下废墟,顷刻间灰飞烟灭。” 王点有些诧异,看了眼李银河道;“算你小子明智,还没有昏头。 老夫支援大同府各州县粮食物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各州县以裁撤的驿站和物资抵消,哪怕他们给商行收购的驿站装满稻草都行。 银河,你出关以后,河套形势如何?” “王大人,河套已经被察部林丹汗打烂了,原有的右翼蒙古只有鄂尔多斯部在高原残喘,其他各部星散了。 察部也是实力巨减,卑职详尽估算,察部大致只剩四万马匹,五万牧民。比西征之前,实力锐减一半。 林丹汗整合蒙古部落的目标没有达成,准备征讨漠北,北征应该出发了。” 王点摇头道;“身为蒙古大汗,手握大义,何必穷兵黩武,只知道一味用兵杀戮呢! 蒙古和大明应该携手对抗后金,林丹汗侵入宣大,陛下年轻气盛,失了颜面,双方联合之势荡然无存。 一个骄横,一位倔强,身为上位者,没有高远格局,争斗下去是双方百姓的灾难啊!” “王大人,现在迫在眉睫的腹心之患不是蒙古人,而是陕西流民暴乱。 陕北已经是流民军肆虐区域,商道断绝,连延绥营军都不敢出营。 长此以往,粮食物资运不到边镇,延绥,陕西,固原,甘肃,宁夏边军本就拖欠粮饷,再吃不上饭,后果不堪设想。” 王点皱眉道;“朝廷已经派杨鹤大人就任三边总督,派御史吴甡带十万赈灾银运往陕北,两位大人都是道德高洁之士,国之干才,陕西一省之地,没有招抚不了流民的道理!” “两位大人道德品质方面可能说的过去,但是,招抚流民一点希望都没有啊! 在下觉得,他们俩的实务能力,还远远不如商行县级经理。 王大人,您别瞪眼,在下想说,陕西灾情是旱灾,受灾百姓有多少?需要多少赈灾粮?招抚流民后,他们回到家乡,如何恢复生计?需要多少耕牛?多少种子? 在下刚才说了,陕西,甘肃,山西都有流民军活动,商道断绝,陕北没有多少粮食,现在斗米七钱,且有价无市。 赈灾银即使运到陕西,从哪里买粮,十万银能买多少粮?陕北本身就缺粮,十万银投入市场,简直是负薪救火,愚不可及!” 王点瞪着眼,琢磨了一会,颓然道;“你鬼点子多,有没有办法补救?” “没有,解决陕西灾难,需要动员大明全部力量赈济,陕西灾难是动摇国本的大灾,没有捷径,只有一点一点地运粮安抚流民,一点一点地运粮使灾民能恢复生计。 赈灾是举大明全部国力,耗费巨大的工程。灾后重建,绿植荒山,修缮水利工程亦是消耗海量钱财的工程,没有一丝一毫的取巧。 赈灾,救助百姓,难道不是朝廷的本职义务吗?发一道圣旨,运送点金银,就想流民乖乖回家饿死,卑职严重怀疑,内阁大学士们的脑袋,都被门板夹过。 阁老们难道不知道,光天化日之下,陕北百姓不敢出城吗?城外已经成为吃人的鬼蜮,如果如此儿戏对待流民,那就等着流民捅烂他们的菊花吧!” 看王点嘴唇哆嗦,脸色灰败,李银河叹口气,安慰道;“王大人,卑职一直在努力,商行也一直在努力啊! 建设巴彦淖尔,已经透支了商行的能力,我们在冒险努力,好歹给流民打下一块分流栖身之地。 商行不断向关外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想在大汗北征时,利用难得的安定时期,争取夏收后关外多收获一些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