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 你打理一段时间,会喜欢养猪行当的! (第2/3页)
高手道;“奶兔坚持真刀真枪参加演出,不会出危险吧?” 奶兔将率领甲兵们在歌舞剧中表扬才艺,奶兔认为自己和甲兵们都是贵族,演出时必须真刀真枪战斗,向大明展示蒙古人的勇敢和才艺,不可作假。 初夏时分,白日渐长,但夕阳终会落下,农院图书馆敲响了闭馆钟声。 计六奇放下手中笔,将图书放回书架,留恋地看了眼书海,走出图书馆。 在大明,教育是奢侈的,读书更是艰难。大家族建有藏书楼,藏书室,只供家族学子阅览,概不外传。 易州农院将五十亩原冯家大院改建成图书馆和博物馆,对大明所有人开放,有钱的直接买借书证,没钱的,可以为农院抄书或做工换图书证。 易水湖商行守卫最严的地方有粮食仓库,贵金属储备库,农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商军在图书馆,博物馆大院常年保持一个连警卫,由商行黄玉大人率领,戒备森严。 计六奇走过吊桥,回望金色夕阳笼罩下的大院,叹了口气。农院是知识的海洋,但农院招生是夏收之后,农院还规定,想入学的学子还得参加农院组织的农业实践,作为入学考试的重要参考。 计六奇不怕干活,但自己的盘缠没了,距离招生还有两个月,如何生活,真是进退两难,如果就此回乡,实在心有不甘。 “这位学弟,农院学生山西侯金石有礼了,看学弟每日在图书馆抄书,读书,勤读不辍,刚才看你对着大院叹气,可是管理图书馆的学长们为难你了?” 计六奇回过神来,见一位农院学长笑吟吟看着自己,赶忙还礼道;“江南无锡学子计六奇,听同乡学子们讨论,易州农院教学新颖,易州女儿国商行的歌舞剧冠绝大明,所以特来农院拜访。 学生痴迷读书,百闻不如一见,农院图书馆藏书之多远超传闻,孙奇逢山长和农院教师们有教无类,真正为大明百姓建设了一座开放式图书馆,恩泽大明。 学生叹气是因为自己,学生家贫,开蒙时寄读于私塾,从小边做工边读书,好容易攒些盘缠,现在已经用完了,就此离去,实在心有不甘。” 侯金石笑得更加和煦道;“农院师长皆是学问渊博,道德高洁之士,要求入学学子们参加农业实践,既是入学考核内容,也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学子们能生活无忧,参加农业劳动是有报酬的。” 计六奇拍拍脑袋,冲侯金石施礼道;“看书看昏了头,多谢学长告知。” 侯金石道;“计六奇师弟,废寝忘食读书是好事,可也要关注民生实务。农院与其他学院学社办学理念不同,农院尤重格物教育,致力于培养治世的实用人才。 本学长组织了一项农业实务项目,得到孙奇逢院长和周围各社乡民的赞誉。 计学弟,你怕干活吗?” 计六奇道;“不怕,学弟从小就干活养家,种稻麦,种菜,收粮食,养大鹅,能做各种活计。” 侯金石伸出大拇指赞道;“学弟是未来的实干家啊!跟着师兄养猪吧!” “养猪啊?” “计师弟,养猪虽然脏些臭些,但是干久了,你会爱上养猪行当。 你不是痴迷读书吗,这样,你跟着师兄打理猪圈,闲暇时,用师兄的借书证去借书看。 师兄对易州百姓做了一些小贡献,借书有特殊待遇,还有,师兄保证你一日三餐,晚上看书的蜡烛钱,师兄包了。” 顾绛,归庄从江南过涿州进入易州,两人是江东昆山翩翩少年郎,在江南文胜之地,以特立独行的性格,多闻博学的才识,被誉为江东才俊,未来的文师,两人被称作归奇顾怪。 两人倒骑毛驴行进在易州乡道,归庄有些郁闷道;“顾绛啊,听说农院人才济济,当地百姓的教化却一般,你我青年才俊,翩翩学子,被一群背着小孩的妇女劫道,查看学贴,有辱斯文。 她们看咱们的眼神有些奇怪啊!” “什么奇怪,就是鄙视的眼神!”顾绛摸着毛驴屁股道;“咱们穿着学子的儒衫,你还披着粉色披肩,这么风sao的打扮,居然被一群乡间妇孺鄙视,此地颇有古怪啊!” 归庄摩挲着下巴,苦苦思索道;“你我双贱合璧,无往而不利,此地乡民对读书人不太尊重,得去找农院山长问问。 顾兄,女儿国的系列歌舞剧风靡江南,其中的歌曲,首首经典,最后《敖包相会》男女对唱,石破天惊啊!你我先去易州城看剧,还是去农院转转? 嘘!有几名年轻人骑马过来了,顾兄,形象造型走起。” 一人望天,一人看地,做沉思状。 两人倒骑毛驴,奇特的衣饰和造型成功吸引了骑马年轻人们的注意。 一名年轻人策马靠近两人,观察一会,然后提速追上同伴,大声道;“杜鹃师妹,看清楚了,两名外地学子,一个二杆子,一个二椅子,两个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