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华商银行信任危机。 (第2/2页)
br> 看着很多,实际只有三十五万多。 这个到了香江也用不上。 【美刀】:8个铁皮箱子,共计8000万现金。 汇丰银行个人账户:165万。 【港币】:7个铁皮箱子,共计6800万现金。 汇丰银行个人账户:1500万。 【黄金】:大黄鱼2箱,196块 小黄鱼4箱,2460根。 这些黄金,有贾卫东意外所得,有贾卫东在黑市的交易所得,也有娄晓娥家的。 当初娄半城撤退去香江的时候,全部交给了贾卫东,贾卫东去香江后,给他折算成了港币。 贾卫东暗叹:“唉!有点少啊,要省着点用了” 钱到用时方恨少。 三天后, 贾卫东顺利到了港岛。 一到港岛,贾卫东就马不停蹄的去了公司。 听取时星月和楚晓丹几人的汇报。 春节后,回内地之前,贾卫东就吩咐她们,密切关注银行业的动态。 他要收购一家华商银行。 收购一家银行可不是小事。 几人都以为,贾卫东的钱都投到了东盛花园项目。 虽然对他的实力有些怀疑,但还是认真的执行了贾卫东的任务。 整个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时星月都写成了详细的文件,摆在了贾卫东的面前。
春节前,香江民德银号拒付一张700万港元的支票。 接下来又接连发生现金不足支付一些大客户的事件。 这直接成为了香江银行信用危机的导火索。 香江民众产生了心理恐慌,由于担心民德银号没有能力支付现金,纷纷开始挤兑。 民德银号门前每天都排起了取钱队伍。 民德银号无力支付,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 民德银号破产之后,引发了民众对于华商银行的信心动摇。 光东信托商业银号也遭到看挤兑, 随后,光东信托商业银行被港府接管。 接着遭受厄运的是恒盛银行。 恒盛银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救。 出让51%的股权给了汇丰银行。 股权易手,从此断送了控股权。 接着是广安、道亨、永隆等银行、银号相继遭到挤兑。 整个事件越演越烈。 最后,迫于无奈,华商银行全面溃退。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时星月也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首先,是银行的经营决策问题。 由于港府奉行经济金融自由化,由市场自我调节,造成监管缺失。 小银行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抢占存款市场。 这时候的香江银行业彼此间竞争非常的激烈。 为了提高收益与竞争力,华商银行胆大冒进,将大量贷款投入到高风险的房地产行业。 使得账面的呆账、坏账增多,银行资金流动性下降。 当危机降临,民众发生挤兑时,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应对。 其次,是谣言的力量。 此次危机,每一个银行在发生挤兑之前,民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利的消息传出。 而一个报纸的不实消息,或者夸大报道银行的偶然事件,就会立刻导致谣言满天飞。 这样也迅速让基层的民众对相关的银行失去了信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谣言呢? 没有人去细想。 在贾卫东看来,罪魁祸首,肯定是哪些既得利益者。 这次危机,华商银行大多被外资银行收购。 很多华商都快把外资银行当成了救命稻草。 又有谁知道,这些外资银行,后期哪一个不都赚的盆满钵满? 细思极恐。 或许,这些华商银行都是韭菜。 肥一些的韭菜而已。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