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 联合捕鱼 (第1/3页)
三月下旬。 榕城水产品加工厂马上就要开业了,招工的传单也发到了村里面来。 加工场的人,甚至直接到码头这边来招工。 村里的广播员也帮忙广播起来: “各位乡亲. 各位村民 通知大家一件事情,青口码头的加工厂马上就要开业了,今有招工人员到咱们岛上来。 有想要到加工厂上班的,请到码头这边来报名,加工厂每周上六,每个月工资有三十块。” 听到消息的村民,瞬间炸锅了,尤其半腰那边的人,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往码头这边赶。 生怕晚到后,抢不到名额。 一个月三十的话。 要是夫妻两人一起上班的话,那就是六十块。 对他们这些没有渔船的人来,每月六十块已经是一笔文数字了。 他们每个月讨海,再加上给人打零工,一个月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啊。 进厂上班的话,那就稳定多了,只要连续工作几年,不定也能买得起船。 广播通知后,还不到半时,码头那边就已经人山人海。 不过大家除了工资外,更担心的是其它问题。 “去你们厂里上班的话,有地方住吗?” “如果不住在厂里面,是不是有负责接送啊。” “厂里面有食堂吗,还是要自己做饭?” 而招聘人员也都很耐心的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 “厂里有食堂的,吃饭非常便宜,不用担心。” “目前没有宿舍,要是村里上班的人多的话,厂里也可以专门安排条客船接送你们上下班的。” “这么好啊,那我要报名。” 招聘人员苦笑道:“不是所有人报名都能上的啊,我们是要考耗. 加工厂这边女士优先, 制冰厂跟冷库的话,优先考虑男性。” 而看着那一百多米的应聘队伍,李多鱼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按照原本计划,加工厂并没打算到他们下沙村招工。 因为确实比较麻烦,得考虑员工住宿的问题,不定还得盖一个宿舍楼。 可如果不盖宿舍楼的话,担担岛到青口码头要半个时的时间,每负责接送的话,也得花费不少钱。 而最终在陈书记的强烈建议下,加工厂这边最终拿出了五十个名额给下沙村这边。 毕竟这个项目是去年水产工作会议时,他争取来的,总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吧。 得知下沙村有招聘后,陈家村的人一个个都羡慕坏了。 “我真想搬来你们村啊。” “卧槽啊,伱们这是一步先步步先啊。” 而对渔民来,有了加工厂和制冰厂后,就代表着,以后买冰块,不用再到榕城那边去了。 渔民捕到鱼后,也可以直接卖给水产加工厂,价格不定比以前更好。 有船的渔民,一个个都憋着一股劲,恨不得现在马上就出海捕鱼。 以前水产加工在榕城那边,离青口码头有三十多公里。 鱼贩子赚一点,再扣除掉运输成本,到渔民手里,其实并没有剩下多少。 而现在渔民可以跳过二道贩子,直接卖给青口码头的海鲜加工厂,利润也会高很多。 而以前最让渔民头疼的保鲜问题也随之解决。 每到夏捕鱼的时候,渔民要想买保鲜的碎冰。 就得开船到榕城那边去,来回一趟要五个时,油费都得去不少钱,再加上买冰的钱,妥妥就是倒贴。 气冷的时候还好。 鱼坏的没那么快,大家不需要用到冰块。 可夏要是没有冰块的话,估计鱼还没上岸,就已经开始变味了。 每到夏,城里人也经常调侃,吃的是厕所鱼,因为变味的海鲜除了腥味外,闻起来还有股氨水味。 看着码头那一艘艘大船,石头看了眼自己的舢板船,忍不住感慨道: “没赶上好时候啊,这时候,我要是有条大船的话,肯定shuangsi了。” 一旁的米老头叹道:“李家的老大和老三好像都要卖渔船,要不要我帮你去问问价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