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回老家 (第1/2页)
回家后。 王良收拾完东西,赶紧练习飞针,这是他当前最大的依仗,太岁吸纳他,也是因为这项飞针绝技,必须加快进度,他有一种感觉,这次练满进度条,升级后,飞针的威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半夜两点多,进度条练到了【飞针:50000/300000】 趁着隔壁夫妻没有开始“打架”,赶紧睡觉,不然听着那种交响乐,根本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8点被闹钟准时叫醒。 起床,洗漱,检查了一下天然气阀门,是关着的,拉上窗帘,穿好衣服,装上手机,钥匙,拖着两个大行李箱出了门。 王良的老家位于阴山山脉背后,人们喜欢叫后山,得先坐班车到县里,再从县里换乘每天只有两趟的小班车,才能回到村里,他们村叫“杨家圙圐”,最后两个字念kūlüàn,是个方言,意思是土围墙。 去县里的班车很多,到汽车站买了票就能直接上车。 十点多,班车驶进了阳石县汽车站,王良赶紧下车取行李,以防别人拿错行李,把他的旅行箱拉走,那两个箱子里装的东西虽说不怎么值钱,但也是精心挑选的。 关于拿错行礼是有教训的,小时候他姑姑过来走亲戚,给他拿了很多好吃的,装在一个编织袋里,结果被别人拿走了,留下一個一模一样的编织袋。 里面装着一盘电线,一个电钻,还有各种扳手,工具。 找不到拿错行李的人,只能拿回去,他爸见了这些东西非常高兴,因为全都用得着,出去买的话,价格还不便宜,他和他爸截然相反,非常难受。 心里默默把那个拿错行李的人,骂了十八遍。 取回自己的行礼。 开始在车站里寻找去杨家圐圙的车。 “黄家村,黄家村的”一个手里拿着一叠车票的矮胖中年男人边喊话,边跑过来问道,“后生,去哪呀?”。 “杨家圐圙” “害!二后生,这儿有个去杨家圐圙的” 话音刚落,一个瘦高个中年男人,从班车与班车之间的空隙中跑出来,喊着,“马上发车,赶紧”。 王良赶紧拖着行李箱往过跑。 回村里的车票是20,还得走100多公里,以现在的物价来评判,不算贵,车上坐的也都是村里的人,王良一上车就被认出来了。 “这不是猪换家的儿子吗?” 一个手里拿着烟袋的老头笑着和王良打招呼。 “猪换”是王良他爸的外号,听村里的老人说,王家只有一个闺女,也就是他姑姑,给他介绍相亲对象的人。 过去在农村没有儿子,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行。 他爷爷就用一只半大的猪崽子,从一个养不起孩子的家庭里换回了他爸。 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叫他爸猪换,同龄人喜欢叫王师傅,因为他爸以前是个木匠。 “大爷好” 王良笑着回应了一声,坐到了靠窗位置。 这个老头具体不知道叫啥名字,在村头住着,他儿子在镇里卖化肥,种子,发展的挺好。 从县里回村的路,全都是盘山路,不好走,车速提不起来,将近十二点半才摇摇晃晃回到了村里,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以前的泥土路都铺成了水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