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海征程之另一种起源_第十九节 一人的援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节 一人的援军 (第1/2页)

    ·

    2013.04.17.2553

    ·

    借道慕尼黑之后,联邦军在这两个月内一直打的顺风顺水的。虽然这里是兄弟会根植多年的核心地带,但在解救了蓝三区和蓝五区之后,伙同蓝一区的部队一起,从三个方向向兄弟会施压,再加上背后还有着蓝二区和临近的蓝十五区的支援,极大地阻碍了兄弟会的战术调动,使敌军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境地。

    在幅原辽阔的红一区附近,兄弟会的势力主要有两处:以萨拉热窝为中心的神殿区,和开罗附近的核弹基地这两处,而其中,神殿区作为兄弟会政教一体化结构的中心,周边分布着大小上百座基地,其间,兄弟会所属的各大势力网络犬牙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联邦军在一个月间强攻了四次,都被兄弟会林立的防御塔揍了回来。

    原本联邦军所大量装备的捕食者坦克在各个蓝区抵抗兄弟会的入侵中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指挥部认为以当前的兵力剿灭孱弱的兄弟会装甲力量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自从远离联邦军熟悉的城区,当兄弟会成为战场的东道主之后,联邦军的压力变骤然提升起来。

    借助拉萨路屈光力场发生器,兄弟会的轻型部队在战场上来去如风。自然,联邦军经过升级的雷达还不至于发现不了敌人的到来,但正如兄弟会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一样,偷袭,才是他们最为拿手的。等到联邦军的雷达上出现了潜藏于屈光力场阴影中的敌影之时,基本上也已经被纳入兄弟会那廉价而有失精准的武器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而待到联邦军彻底挺近到萨拉热窝周围三百公里的范围内之后,更是完全走不动了。

    躲藏在固定的大范围隐形立场发生塔的掩蔽范围之中,数以千计只有一两座小发电厂、十来座防御塔以及几个工程师的临时防御阵地虚实交错地排列着。从远处根本无法发现,但每当联邦军官兵在不知不觉间跨越了那看不见的警戒线之后,邪恶的死亡血光便会从各种犄角旮旯里钻出来,将这只小队蒸发殆尽。

    勇敢的奥卡对地攻击机的飞行员们组织了一次强攻——哦,或许说强攻有些不够准确,除了保留机炮聊以自卫之外,所有参与的机体都是卸掉了所挂载的弹药的,通过这种方式,奥卡攻击机获得了相对宽裕得多的有效载荷。在出击的时候,地勤人员只是检查了刚刚挂载的设备:音波扫描吊舱。

    没有人再去检查机体的完好程度——事实上也没有人期待他们能够平安返航,这一点,就连驾驶员们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整整四十架奥卡,从萨尔茨堡的前线机场起飞,然后,陨落在了距离距离红区边界仅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他们没能冲到萨拉热窝大神宫,甚至,就连航线上三分之一处的萨格勒布,都没有到达——那需要再多飞五十公里才行呢。

    十位在这次战争中急速成长起来的精英飞行员作为长机,每人带领着三架锁定在战场控制系统EVA自律控制模式的无人伴随攻击机,灵巧地借助地面晶从的辐射掩蔽了自身的回波,利用高灵敏矢量升力风扇晃过了铺天的飞弹,以专门加装的陶瓷硬化蒙皮抗下了机炮的攒击……但是,面对激光,奥卡攻击机依旧是无力的。

    当然,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呢。

    挂满了挂架的音波扫描吊舱在一路上被像炸弹一般地丢弃着。娇小的形体使得它们功能单一,声学成像原理决定了其巨大的能量消耗,虽然听不见但强度极高的声波冲击带来的rou眼可见的光学扭曲毫无疑问地指明了落点的所在。

    每个吊舱的寿命只有一分钟左右。

    联邦的造物可靠性相当地高,探测器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探测窗口被牢牢地把握着,探测声波以空气密度差的形式涟漪般地在原斯洛文尼亚的土地上纵横回荡着。

    于是,联邦军战地指挥所的中央大屏幕上,保持在蓝色调已经数十天的战区地图之中,红区的边界以南的区域中终于现出了敌方的身影。

    散弹塔、激光塔、光明石碑、防空导弹、光明石碑、微型地堡、光明石碑、光明石碑、光明石碑、光明石碑……

    当然,还有那些正在巡逻中的光束炮车。

    这种中型载具拥有薄弱的装甲和笨拙的转向能力,但或许是由于需要负载车顶那门高功率激光炮的消耗,车内安有与车体定位完全不相符的大功率能量引擎,在不开炮的情况下,它们跑的倒是比坦克还要快些呢。

    原本照理说,将近一个月来,联邦军早就应该摸清兄弟会阵地的攻击边界了,然而直到现在,警戒线的判断仍然毫无建树。如今看到这些移动中的光束炮车,指挥室中的众人立刻便明白了:这些不起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