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节 晶绿之焦土 (第1/2页)
· 2013.05.30.1952 · 末日轰炸机,兄弟会于第二次晶体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重型远程轰炸机,借助窃取自联邦军奥卡家族的矢量风扇系统实现了灵活地野战机动,同时在大功率晶体引擎的支持下,水平方向的高超音速突防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如今的末日已经不再是十五年前那样故障百出了,十五年来,兄弟会下属的航空研究所将机体整个升级了三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依旧无法加装耗能巨大地拉萨路屈光力场发生器,但利用机体外形进行被动雷达隐形的技术却是已经被磨砺地炉火纯青了。 不过,近几年已经很少见到这种战略级载具的活动了,这不仅是因为如今兄弟会的隐忍策略,更多的则是由于联邦军的封锁,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基地中都已经耗尽了诸如核弹这样古老地战略武器的弹头储备。作为为数不多而又异常昂贵地战略轰炸机,在常规的攻击行动中自然是不会轻易路面的。 此时,阳炎大队的飞行员们完全是摸不着头脑,突然在这种地方见到这架传说中的机体,难道上头终于下决心使用新研制出的晶体炸弹了么? 由于始终保持在拉萨路屈光力场的范围之内,即使双方离近到数公里的距离,对方也并未发觉到自己身边刚刚飞过的阳炎大队。 原本距离前线就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在和不明友军交错之后数分钟的时间,便已经飞抵了预定目标的上空。 近日,联邦军和兄弟会一直僵持在克恩顿州的南北两侧山峰上,因此在联邦军探查兄弟会基地的过程中,自己也不得不暴露出来,甚至,优于没有屈光力场的阻隔,单凭普通的遮蔽物伪装的联邦军暴露得还要更早一些。 阳炎的目标便是在这些北侧的山峰之中,由于兄弟会远程激光攻击能力的威胁,联邦军无法在山顶和山坡南面建立基地,因此这些防御设施都是被架设在山顶的北侧阴影之中的。有了这条限制,可能的区域便骤然缩小了很多,即使没有详实的坐标,敌人的方位在阳炎大队的飞行员看来也是那么的清晰。 和十五年前相比,如今的拉萨路屈光科技在各种指标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发展,反倒是在易用性上做了不少的优化,不仅解决了屈光塔无法很好地隐藏自身的毛病,同时略有降低的能耗和完善的模组阵列及其驱动程序也使得这一难以使用的系统成功地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载具之上,但抗干扰能力作为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却依旧停留在十五年前的水平上。最为关键的是,这技术其实还是十年前从联邦军的内部试验部队“钢爪”的试验设施中重新获得的,在此之前的五年时间里,钢爪的工程师自然已经将这隐形力场的特性弄的通透,虽然可能还无法仿制出来,但要说他们没有对探测设备做过侧重升级的话,任谁也是不相信的吧?而战争已经开始了两个多月了,即便是隔绝了卫星网络,想必这一技术也早已随着那些通信兵一起送达各大蓝区了。 不过,没有人会因此而害怕的。 且不说那随着距离的增加,很快就无法干扰到力场运作的探测器效果如何,但就是在那之后的事情,便让这些飞行员们紧张不起来了。 想要打下飞机来,需要的是什么? 兄弟会的话,自然是用激光和导弹了,而联邦军那边呢?导弹自然也是有的,不过,相对于兄弟会的导弹来说,敌人的同型号产品普遍飞行速度低,距离短,追踪能力较兄弟会的差了不止十年的程度。不用说高速空优的裁决者和灵巧机动的毒液,就算是眩晕轰炸机都可能甩掉它。当然,也不是像另外两种机体那样肯定能甩掉的,但利用那六座旋转机炮塔来拦截却不是什么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联邦军中,导弹并不是防空的主力。 与兄弟会这边“粗糙量产,然后用AI来补全”的策略不同,联邦军的AI由于没有自我人格,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反馈的数据稍稍超过预计范围就可能导致崩溃什么的,因此必须在被控制的物品上使用精密得多的零件。这极大地增加了联邦军从载具到弹药的成本,载具还好说,但一次性的弹药消耗确实不是如今的联邦军可以承受的。 在多方考量之后,联邦军选用的是基于旧时代火药武器的防空机炮。他们通常被安装在装甲运兵车和采矿车之上,更大口径的则装备了旋转炮管后以双联装的形式安置在八边形的底座上,充当基地的固定火力点之用。 不得不说这样的选择确实很符合联邦军如今的状况,但最平衡的选择却往往不是最好的。诚然,联邦的改进型防空炮在使用了晶体燃料作为推进剂之后可以达到一万两千米的高空,但眩晕轰炸机凭借着屈光力场的掩蔽却是不需要如旧时代的轰炸机一般进行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