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铭刻之中的过往时光 (第1/2页)
· 2013.08.16.1405 · 拥有了记忆,便认知了时间。 如果说对于时间的认知源自什么的话,绝大多数生物都会选择“记忆的先后顺序”这个答案的吧?如果仅仅是认知到“时间”的存在而不需要更进一步的话,那是就连非智慧生物也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而这种现象,便是源自于记忆的先后顺序了——特别是那些有规律地周期性变化,更是往往被视为衡量时间流逝的标准。 因此,时间是一种任何能够回溯自己记忆的生物都能够体会的概念,在这方面,它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就和这片区域中所有可能拥有着回溯记忆能力的个体一样,它并没有一个可以稳定衡量时间的标准。 因为,这里没有稳定的周期性变化! 静止的物体自然不用说,而运动中的物体,它曾经试图过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来,但是,全部失败了,周围环境的成分,游动时的阻力,环境的剧烈震动,食物的细微震动……它尝试了很多信息,最为靠谱的一种便是食物的细微震动了。 那是一种微小地几不可察的震动,但如果将其紧贴在那种随处可见的细丝状连接上,却可以较为明显地感觉出来。当时,它觉得那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有那么一段时间,它的注意力基本都用在了尝试这种感觉之上。 很快地,它便发现那种震动并不是只有食物微粒才能发出的,其他的物质,甚至自己体内的物质,同样会有这样的震动发生,不过,他们之间的快慢并不一样。它还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形态改变之后,其震动也会产生细微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很小,但它依然能够较为准确地感觉得到。而当时间流逝,那微小的偏差便会增加到一个相当明显的地步,更为不妙的是,这段时间似乎并不需要很长——至少,与自己的记忆相比,也仅仅是一瞬间罢了。 当然,也总有一些例外的,比如一种有着棱角的坚硬地小颗粒。虽然,如果它们的棱角数量发生了改变,震动的感觉也会不一样,但至少,当其没有发生改变的时候,通过不同的颗粒的震动所换算出来的时间流逝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同步保持了相当的一段时间,虽然和自己的记忆相比依旧只是短短地一瞬间,但却比之前的那次长了数百倍。 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它相信它们的稳定是可信的。 它建造了一个密布着细丝状连接的区域,在那里数个类似却不同的棱角状颗粒被细丝们牢牢地束缚于其中,同时感知着对方的震动。利用这个结构,它第一次自认为成功地度量了时间。 然后,异兆出现了。 那是它记忆之中的第二次异兆了,但和第一次异兆完全的不同,却和后面两次极为相似——或者……应该说后面两次和第二次极为相似? 谁和谁相似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稳定地时间度量被破坏了。 准确地说,是那些颗粒之间原本可以按照一个恒定比值相互换算的震动关系被破坏了。 它早就知道了,当他们的棱角数量发生改变的时候,震动也会跟着改变,但在这里的颗粒们,却完全没有改变,就算再怎么仔细地查看,也和刚刚将其牵引到这里的时候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的换算差异却正在逐渐增加着。 它可以断言那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误差,而是自某个时间之后突然出现的。它也能通过计算震动差异增加的幅度来逆向推导出这种差异是在哪个物体的多少次震动之前出现的,但是现在,当震动不再均匀,也就只剩下了两种可能的结论:这些棱角颗粒的震动和其它物质一样,并不能当做时间的度量;抑或它们可能确实能够用来度量时间,但…… 这是它最不想确认的结论了,以至于就连继续就此问题的思考都一并回避了。从那之后,虽然那片束缚着棱角颗粒的区域依然存在,但它再也没有管过它们,直到…… 又经历了两次异变之后的现在。 它总算是用一种想要获得确认的冲动压制住了那个在三次异变之中一直使自己的注意力绕开那个问题的另一种冲动,重新从记忆的角落中捡回了这个问题。 那当时没有得出的结论二是……那种震动或许能够用来度量时间,但,时间本身就是没有规律的,时间的流逝速度在其自身的进程中不均匀! 当然,经历了两次异变之后的自己比当时想的更多了,在结论二得出之后,很快它又找到了结论三,不过,却也不会比结论二更糟了:那是结论一和结论二同时成立的情况…… 自己给时间所下的定义是用来描述事物变化的密度的参考,但如果连时间本身的变化都不均匀,这一切却又还有什么……用处? 当年那个问题,终于是无解了,即便算出是多少次震动之前的事情,但一次震动对应的时间又是多少呢?结果,在第五次异变已经开始的现在,问题的答案还是只得这样不了了之了。 时间…… 它默默地重复着这个词语,虽然依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