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全国普及,网络炸锅了! (第2/5页)
生入校,学校内部也开始进行了正常的运转。 一年级一班,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们,还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慌。 有些小孩的脸上还带着泪痕,哭红的脸还没有消退这抹红晕。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走入了教室,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钦天监术法司的院士,林默。 钦天监内各个司部,纷纷派出了大量的院士前往各个学校,他们要在改革计划的初期阶段,驻守在学校内担任授课讲师。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开始上课了……” 林默明显也感到有些紧张,毕竟他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这种感受除非亲身体验过,否则恐怕很难理解。 按照授课计划,民俗神话史要在小学阶段就打好基础,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尤其重要。 而在系统设置的教案中,术法司可以作为课程的开端,进行授课。 当然要讲授的也无非就是一些理论知识,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以及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教给孩子们一些用笔方法。 一、二年级相对来说课程都较为简单,但从三年级开始,第1节课就已经开始练习毛笔字了。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讲台上的院士在黑板上教学毛笔的使用方法,个个都感到非常奇怪。 直接院士在黑板上一气呵成画出了一道符咒,随后方才看向孩子们指着这符咒说道: “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始练毛笔字,就用这个符号来练习。 大家现在可能不认识这个符号是什么,不过没关系,在我们的民俗神话史课堂上,大家都会慢慢学到,但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的孩子们懵懂地点了点头,随后拿起一旁分发下来的毛笔,便开始在纸上照葫芦画瓢。 授课的院士非常认真地下来挨个查看: “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大家书写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断笔,在书写的整个过程,秉着一口气,由丹田运输到手上再到笔尖,行云如流水,方才为上乘。 注意手腕…… 这位同学力量不要太大……” “没事,断笔了也不怕,刚开始练习在所难免。” 孩子们哪见过这种东西,之前倒是也被语文老师教育过该如何写硬笔字。 但这符咒却让孩子们非常好奇,这种字练得跟画画似的,而且从来没有见过。 孩子们都是有好奇心的,并且越新奇的东西,越容易投入。 看着孩子们对这堂课萌生了非常直观的兴趣,授课的院士也终于暗暗地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全龙郡各小学开始了全面授课。 晨读读的是咒语,练字练的是道符。 课堂上讲的是一气化三清,课间cao练的是融合太极和多种道家术修心法的课间cao。 周六周天到了,孩子们都被家长接回了家,因为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所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少家长也会尽职尽责地去看上几眼。 可在看到孩子做的作业时,家长们纷纷愣住了。 “你在干什么呢?” 孩子手拿着毛笔,坐姿端正,可他面前的纸上却画着一张符咒。 家长们就算再不懂,那也是看过电影的,这种符咒在电影里并不罕见。 “mama,这是老师留的作业!”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很多家庭里,让不少家长都一头雾水。 其他作业都还好理解,这用毛笔画符算是哪门子课程? 而且家长们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学校居然增设了一个新的科目,名为民俗神话史。 而民族神话史的基础阶段就是使用毛笔,并绘制符咒。 至于那些四五年级的孩子,有那些好学的,一大早就会起来背诵课文。 家长们将此看在眼里,也会倍感欣慰,端上些水果送过去,给孩子补充营养。 可当走到孩子的房门口时,听到里面传来朗诵的声音,家长手里的果盘都差点掉到地上。 “清净之水,日月华盖。中藏北斗,内阴三台。 神水一洒,厌秽速开。净水洒过,祸去福来……” 这听起来就跟念咒似的朗诵,让家长很快便打开门走了进来,只见孩子手里拿着一个从未见过的新课本,课本上写着民俗神话史,而课本的封面则是画着传说中的神明。 这看起来就跟课外书似的,东西却真的是学校发的教材。 家长好奇地拿过课本翻了翻,这才知晓刚刚孩子背诵的叫作净宅咒。 再往后看去这书里不但讲到如何净宅旺宅,还有风水符等基础知识。 家长越看越糊涂,压根就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同样的情况可不仅仅只是发生在小学阶段,初高中更是如此。 除了高三今年就要高考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学生都已经开始接触民俗神话史的课程,所授课的内容也比小学要更加深奥一些。 “同学们,民俗神话史这堂课呢,主要是想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民俗文化,以及咱们大炎国神话的由来。 一直以来从科学的角度去看,通过神话我们能够去追溯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 在开始讲课之前,老师想要问一问同学们对于神话都知道些什么?” “老师,我知道夸父逐日!” “老师,西游记是不是神话?” “老师,我知道精卫填海……” 学生们踊跃地回答着问题,授课的院士欣慰地点了点头: “很好,看来大家平常也会看一些课外书去补充知识。 但咱们要说的神话,还和你们刚才所知道的这些有些不同,我们要说的是神仙。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一课神仙篇……” “大家知道神仙里,地位最高的是谁吗?” “玉皇大帝!” “没错,就是玉皇大帝,那你们知道玉皇大帝的全号是什么吗? 知道他住在哪里长什么样,又有怎样的本事吗?” 对于这种新奇的课程内容,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授课的院士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将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